首都医科大学破解脊髓炎新机制,发现潜在治疗靶点
首都医科大学破解脊髓炎新机制,发现潜在治疗靶点
首都医科大学施福东/金薇娜团队在《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杂志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揭示了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NMOSD)中星形胶质细胞的自我拯救机制。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为治疗这种罕见而严重的疾病提供了新思路,还为开发新型药物开辟了潜在途径。
NMOSD是一种主要由抗水通道蛋白4(AQP4)抗体介导的星形胶质细胞病,其临床表现以视神经炎和脊髓炎为主。这种疾病在我国和其他亚洲国家的发病率明显高于西方国家,且具有易复发、致残率高的特点。目前,NMOSD的治疗主要集中在控制急性发作和预防复发,但缺乏有效的神经保护和修复手段。
研究团队发现,NMOSD患者血浆中的星形胶质细胞来源的细胞外囊泡(ADEVs)通过载脂蛋白E(APOE)与小胶质细胞相互作用,发挥保护作用。具体来说,患者源性的ADEVs可显著减少NMOSD动物模型的颅内病灶。进一步的蛋白组学分析显示,NMOSD患者ADEVs中APOE的含量显著增加。
更深入的研究揭示了这一保护机制的分子基础:APOE通过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相关蛋白1(LRP1)抑制病灶周围小胶质细胞的促炎表型和功能。研究团队还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工程化外泌体-APOE(EV-APOE130-149)中枢递送系统,证实其能够跨血脑屏障并靶向脑内炎症,有效减轻NMOSD小鼠的脱髓鞘损伤。
这一发现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基于该研究,团队已设计了评估自身免疫性中枢炎性损伤的体液标记物试剂盒,并开发了工程化外泌体-APOE中枢递送系统。这些成果已获得或正在申请多项发明专利,并与企业合作进行转化。
该研究的共同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蒋事和、李昕頔。研究得到了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天坛医院神经感染免疫科、京津神经免疫中心的支持,以及英国曼彻斯特大学Alexei Verkhratsky教授和浙江大学医学院章京教授团队的指导。
这一突破性发现不仅揭示了NMOSD的复杂病理生理学,还为未来的药物开发提供了潜在靶点,有望为NMOSD患者带来新的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