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睡眠研究会推荐:改善睡眠质量的实用方法
中国睡眠研究会推荐:改善睡眠质量的实用方法
中国睡眠研究会最新发布的《2023年中国成年人睡眠健康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居民平均睡眠时长仅为6.75小时,远低于健康标准的7-8小时。更令人担忧的是,75%的受访者存在入睡困难、易醒等睡眠问题,其中年轻人情况最为严重。
睡眠不足的危害
长期睡眠不足会导致多种健康问题,包括内分泌紊乱、血压血脂异常、免疫力下降等。北京大学第六人民医院院长陆林院士指出,睡眠质量差还会引发情绪焦虑、精神不振,甚至加速衰老、增加患肿瘤的风险。
睡眠问题的根源
专家认为,互联网和手机依赖是导致睡眠质量下降的主要原因。据统计,56%的大学生每天使用手机超过8小时,52%的人经常熬夜到零点以后。蓝光刺激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生物钟,从而导致入睡困难。
中国睡眠研究会推荐:改善睡眠质量的实用方法
建立良好的睡前习惯
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同一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变动。
避免刺激物:睡前6小时内减少咖啡因摄入,限制酒精。咖啡、茶、可乐等含咖啡因的饮料要适量饮用,最好在下午早些时候。
放松身心:尝试深呼吸、冥想或瑜伽等放松技巧。可以听听轻音乐,或者洗个温水澡,帮助身体放松。
调整饮食:晚餐避免油腻食物和过量进食,可适量食用助眠食物如樱桃或猕猴桃。睡前不要吃得过饱,也不要空腹。
优化睡眠环境
适宜温度:保持卧室凉爽,温度控制在15.6℃~22.2℃之间。
遮光与隔音:使用遮光窗帘和耳塞,减少光线和噪音干扰。如果环境嘈杂,可以考虑使用白噪音机。
舒适床品:选择透气性好的床上用品,并确保床垫和枕头支撑良好。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能显著提高睡眠质量。
调整日常生活方式
适度运动:定期锻炼但避免临睡前剧烈活动。运动可以帮助身体释放压力,但睡前2-3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限制午睡:白天小憩不超过30分钟,以免影响夜间睡眠。午睡时间过长会影响夜间的睡眠质量。
减少屏幕时间:睡前1小时尽量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以阅读纸质书籍或进行其他放松活动。
科学看待助眠产品
面对庞大的“睡眠经济”,专家提醒消费者要理性对待。虽然市面上各种助眠产品层出不穷,但效果往往因人而异。例如,褪黑素更适合因熬夜导致褪黑素分泌紊乱的人群,而睡眠仪等设备的效果尚不明确。
培养正确的睡眠认知
专家建议,要将睡眠视为一种“能力”,而不是“奢侈品”。不要过分依赖助眠产品的指标和参数,只要第二天早晨能够“满血复活”,就是好睡眠。同时,也要学会合理安排时间,避免“报复性熬夜”。
改善睡眠质量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生活习惯、睡眠环境等多方面进行调整。让我们从今天开始,重视睡眠健康,逐步培养良好的睡眠习惯,享受高质量的睡眠带来的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