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福建三地古村落保护:生态、文化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福建三地古村落保护:生态、文化与创新的完美融合

引用
澎湃
10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6893119
2.
http://paper.ce.cn/pad/content/202405/25/content_295061.html
3.
http://paper.people.com.cn/rmrbhwb/html/2024-01/31/content_26040205.htm
4.
https://www.fuzhou.gov.cn/zwgk/zdlyxxgk/xczx/jjxc/202406/t20240611_4839474.htm
5.
http://overseas.fjsen.com/2024-03/19/content_31541763.htm
6.
http://www.fj.gov.cn/zwgk/ztzl/sxzygwzxsgzx/flsxkmh/202405/t20240509_6445715.htm
7.
https://zjt.fujian.gov.cn/xxgk/gzdt/bmdt/202410/t20241016_6543776.htm
8.
https://nynct.fujian.gov.cn/ztzl/xczxdxjy/mslj/whzhfn/hhctcl/202409/t20240913_6517693.htm
9.
https://www.52hrtt.com/duoge/n/w/info/G1735180820284
10.
https://zjt.fujian.gov.cn/ztzl/clldfj/xwxx/202404/t20240425_6439350.htm

福建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独特的地理环境孕育出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近年来,福建省在传统村落保护方面持续发力,累计投入20多亿元,撬动资金达500多亿元,形成了一系列可借鉴的保护模式。

01

永泰模式:生态与文化双轮驱动

永泰县月洲村是福建古村落保护的典范。这个被誉为“八闽文化第一村”的地方,通过完善旅游配套、盘活闲置资产、挖掘文化资源三大举措,实现了乡村振兴。

月洲村依托自然生态和文化资源,发展文旅产业。村内状元桥两侧设立的摊位上,村民们热情地向来往游客推销自家特产,吆喝声此起彼伏。“产品不愁卖,打工不出门。”如今已成为月洲村村民们红火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凭借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月洲村一跃成为永泰当地文旅“网红村”,培育壮大特色文化旅游产业,激发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此外,月洲村还注重文化资源的挖掘。作为南宋爱国词人张元幹的故乡,月洲村近年来将乡村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与乡村旅游开发并举,积极推进文旅融合发展。如今,月洲村桂冠满戴,先后获评“福建省生态村”“福州市最美文化村”“中国传统村落”等多项荣誉。

02

晋江经验:侨乡文化与现代运营的完美结合

晋江市梧林村是一个有着600多年历史的闽南侨村,完整保留了闽南传统大厝、番仔楼、洋楼等多种建筑样式,有“华侨建筑博物馆”之美誉。梧林村的保护经验,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梧林村的保护工作由政府牵头,引进专业运营团队,结合市场需求推出特色活动。2017年3月,晋江市成立梧林古村落保护发展工作领导组,全面启动园区动迁和保护建设工作。工作组邀请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为园区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在最大限度保留园区内传统建筑特色风貌的基础上,对园区的整体绿化、水系和地下管网等进行同步改造。

梧林村还注重带动当地居民增收。村民可以利用自家房产为游客提供与园区相匹配的商业服务,如咖啡馆、闽南菜馆、换装馆等。据统计,梧林村现有132栋保存完好的传统建筑,是福建省保存最为完好、占地面积最大、建筑规制最丰富的传统建筑村落之一。

03

连城特色:闽南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连城县的古村落以闽南红砖厝为特色,这种建筑形式不仅在福建广泛分布,更随着闽南人迁徙至台湾,成为两岸同根同源的文化见证。

闽南红砖厝的建筑特色鲜明:红砖青瓦、燕尾脊、雕梁画栋,处处体现着闽南人的智慧与审美。这种建筑形式最早可追溯至五代时期,至明清时期达到鼎盛,成为福建最普遍的民居建筑形式。

近年来,连城县注重红砖厝建筑技艺的传承与创新。惠安人蒋钦全作为闽南传统民居营造技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积极推动红砖厝的保护与修复工作。同时,连城县还注重培养年轻一代的建筑工匠,确保这一传统技艺得以延续。

04

福建古村落保护的启示

福建古村落的保护经验,为全国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1. 政策支持与资金投入是基础。福建连续10年每年投入2-3亿元,累计投入20多亿元,为保护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

  2. 创新保护机制是关键。福建首创“工料法”提升工作效率,搭建“传统建筑海峡租养平台”推动要素流转,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保护模式。

  3. 文化传承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通过挖掘文化资源、举办特色活动、发展文旅产业,实现古村落的可持续发展。

  4. 注重多方参与。政府、村民、专家、社会资本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形成保护合力。

福建古村落的保护工作,不仅保护了历史文化遗产,更带动了当地经济发展,提升了村民生活水平,实现了文化、经济、社会的多重效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