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权益日来临,教你用法律武器捍卫消费权益
315权益日来临,教你用法律武器捍卫消费权益
随着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的到来,消费者权益保护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中国消费者协会确定的消费维权年主题为“共筑满意消费”,旨在通过社会共治,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全方位提振消费信心。
新规出台,消费者权益保护再升级
2024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为消费者权益保护提供了更有力的法律保障。《条例》在多个方面进行了细化和强化:
安全保障:经营者提供的商品或服务必须符合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要求,免费提供的商品或服务也不例外。
信息透明:经营者不得通过虚构资质、交易信息等方式进行虚假宣传,同时要以显著方式标明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内容等信息。
公平交易:经营者不得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设置不同价格,不得强制或变相强制消费者购买商品或接受服务。
格式条款:经营者不得利用格式条款不合理地免除自身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或限制消费者权利。
无理由退货:经营者不得擅自扩大不适用无理由退货的商品范围,未经消费者确认不得拒绝无理由退货。
多元化维权渠道,让维权更便捷
当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时,可以通过以下途径进行维权:
与经营者协商:这是最直接的解决方式,可以先尝试与商家沟通,争取达成和解。
消费者协会调解:可以向当地消费者协会寻求帮助,进行调解。
行政部门投诉:向市场监管、商务等相关部门进行投诉。
仲裁或诉讼:根据仲裁协议提请仲裁机构仲裁,或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除了上述传统途径,近年来,一些新型维权平台也日益受到消费者青睐:
黑猫投诉:可通过小程序或APP提交订单号、支付凭证等证据进行维权。
消费保:提供在线投诉服务,受理速度快。
领导留言板:可以直接向当地领导反映问题,处理效率较高。
国务院客户端:通过“我要留言”功能提交问题,官方新媒体平台会尽快响应。
信訪局公众号:注册登录后提交投诉请求,一般10个工作日内会收到回复。
维权案例分享:退费维权这样做最有效
在众多维权案例中,退费纠纷较为常见。以下是一个成功的维权案例:
小王在某培训机构报名了课程,但因个人原因无法继续学习,要求退还剩余费用。多次与机构协商无果后,小王选择了通过国家信訪局公众号进行维权:
关注“国家信訪局”公众号,点击右下角“投诉请求”进行注册登录。
选择“要求解决某事”,详细描述事件经过和诉求。
提供相关证据,如合同、收据、聊天记录等。
提交后等待审核,一般10个工作日内会收到电话回复。
小王在提交投诉后的第4天就收到了信訪局的电话,10天内成功收到了退款。这个案例表明,除了传统的12315热线,信訪局等平台也是有效的维权渠道。
消费环境持续优化,维权成效显著
据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以来,消费者投诉举报增速比2023年下降18.6个百分点,实现了5年以来的首次大幅下降。通过处理投诉举报,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达47.2亿元,同比增长17.1%。
市场监管总局将继续开展“守护消费”执法铁拳行动,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虚假营销等行为,并启动优化消费环境三年行动,进一步提升消费供给质量,让消费者放心消费。
作为消费者,我们不仅要了解自己的权益,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这些权益。无论是通过传统途径还是新型平台,当权益受到侵害时,都要勇敢地站出来,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让我们共同努力,共筑满意消费,共创美好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