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字号 vs 健字号:一字之差,功效大不同
药字号 vs 健字号:一字之差,功效大不同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准字号”和“健字号”这两个词,它们分别代表药品和保健食品。虽然两者都与健康相关,但它们之间存在本质的区别。了解这些区别,有助于我们做出更明智的健康选择。
核心区别:治疗 vs 调节
“准字号”即“国药准字”,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对药品生产单位颁发的合法生产凭证。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疾病,有明确的适应症或功能主治。而“健字号”是卫生部或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对具有保健功能食品的批准文号,保健食品主要用于调节身体机能,改善亚健康状态,不具备直接治疗效果。
审批流程:严格 vs 简化
药品的审批流程非常严格,需要经过临床试验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根据最新政策,创新药和医疗器械的审评审批时限已由60个工作日缩短为30个工作日,但仍需经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审查。
相比之下,保健食品的审批流程相对简化。部分低风险产品可通过备案制快速进入市场。2024年,共有392款国产保健食品获得注册证书,4210款获得备案凭证,备案制简化了市场准入流程。
实际应用:治病 vs 辅助
药品主要用于治疗疾病,如2024年批准上市的48个创新药,涵盖多个治疗领域。而保健食品则主要用于辅助调节身体机能。例如,在2024年获得批准的保健食品中,增强免疫力的产品数量最多,达到58款。
购买注意事项
认准批准文号:药品需认准“国药准字”,保健食品认准“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
选择正规渠道:购买药品应选择持有药品经营许可证的零售药店或合法医疗机构,不要在集贸市场、街边摊点等非正规渠道购买。
关注外包装信息:购买时应注意观察药品外包装的批准文号、生产日期、有效期等信息。
理性对待保健食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不要轻信“包治百病”等夸大宣传。
遵医嘱用药:生病或身体不适时,应及时就医,遵医嘱用药,不要自行购买药品或保健食品。
结语
药品和保健食品各有其功能和定位。药品用于治病,保健食品用于调节身体机能。在追求健康的过程中,我们应理性对待各类健康产品,必要时寻求专业医生的建议。同时,也要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