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高热急救指南:这样操作最靠谱
小儿高热急救指南:这样操作最靠谱
小明今年4岁,一天晚上突然发烧到39.5℃,还出现了抽搐的症状。小明的妈妈非常紧张,赶紧给孩子裹上厚厚的被子,想通过“捂汗”来退烧。但是,小明的体温不仅没有下降,反而升到了40℃,抽搐症状也更加严重了。幸好邻居及时发现,帮忙叫了救护车,小明才得以脱险。
这个案例提醒我们,小儿高热处理不当可能会带来严重的后果。那么,当孩子出现高热时,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什么是小儿高热?
小儿高热是指儿童体温超过39℃的情况。与成人不同,儿童的神经系统发育尚未完善,因此高热更容易引发惊厥等严重症状。如果处理不当,高热还可能导致脱水、肺炎等并发症。
正确的急救方法
保持呼吸道通畅
当孩子出现高热时,首先要确保其呼吸道畅通。将孩子置于仰卧位,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和裤带,清除口鼻分泌物。如果孩子出现抽搐,不要用力按压,以免造成伤害。
物理降温
物理降温是处理小儿高热的重要方法之一。可以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下、腹股沟等部位,帮助散热。注意水温不宜过低,以免引起寒战,反而使体温升高。同时,保持室内通风,但要避免让孩子直接吹风。
药物降温
当孩子体温超过38.5℃时,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退烧药,如布洛芬混悬液或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液。切记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因为大多数发热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而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家庭护理
在处理高热的同时,要注意给孩子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让孩子多喝水,或适当稀释奶粉。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不要过度包裹孩子。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
“捂汗”为什么不可取?
“捂汗”是传统的退烧方法,但其实是非常危险的。这样做不仅不能帮助孩子退烧,反而会使体温进一步升高,增加脱水和惊厥的风险。正确的做法是适当减少衣物,帮助散热。
权威指南怎么说?
根据中国发布的《解热镇痛药在儿童发热对症治疗中的合理用药专家共识》和《儿童发热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规范化诊治》,对于小儿高热,应采取物理降温与药物降温相结合的方法,同时重视家庭护理和观察。这些指南强调了科学处理的重要性,也提醒家长不要轻易相信一些没有科学依据的传统方法。
作为家长,我们有责任学习正确的急救知识,以便在孩子出现高热时能够冷静应对,采取科学的方法进行处理。这不仅能帮助孩子更快恢复健康,还能避免因错误处理导致的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