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二十三,糖瓜粘:一颗糖瓜里的百年传承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二十三,糖瓜粘:一颗糖瓜里的百年传承

引用
搜狐
9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55844233_121345914
2.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5-01-22/doc-inefutkq5977558.shtml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G8BK8C0530WJTO.html
4.
https://www.sohu.com/a/845367765_120018508
5.
http://m.sd.china.com.cn/mobile/2024/jinanzhuanti_0202/1060518.html
6.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MG6KJM70530WJTO.html
7.
https://m.dzplus.dzng.com/share/general/0/NEWS2094705IBQYOXLUIWEME
8.
https://www.provenceholidays.com/zh/an-he/pu-luo-wang-si-dang-di-shi-pin
9.
http://www.news.cn/ci/20250122/042a2f1c2cc94b8489261fc8a3fc07cc/c.html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随着这首家喻户晓的民谣响起,年的味道便开始在空气中弥漫开来。在北方,尤其是山东地区,腊月二十三这一天被称为“小年”,是祭灶神的重要日子。而糖瓜,作为祭灶必备的供品,不仅承载着人们对新年的美好期盼,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的孝道文化。

01

一颗糖瓜里的百年传承

在济南市莱芜区陈楼村,73岁的陈佃起老人正在糖瓜作坊里忙碌着。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楼糖瓜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做糖瓜已经五十多年了。“我父亲和我姥爷家那边都干这个。”陈佃起老人自豪地说。

“陈家楼,燕家庄,谁家没有个破糖筐!”这句流传已久的话,道出了陈家楼和附近几个村做糖瓜的历史。现在村里从事糖瓜制作的手艺人就有100多名。

02

精湛工艺铸就甜蜜味道

糖瓜虽小,但制作过程却很复杂,需要师傅没日没夜地在灶台前劳作。从备料发酵、熬制糖稀到冷却饴糖、上锅拔糖,再到递糖合缝等,往往需要几个人合作完成。

光熬制糖稀这一环节,每天从凌晨两三点就开始,一下得熬八九个小时。陈佃起说,“整个流程最少得十几个人,技术方面,火候得有个巧妙的劲儿。做好了之后,它中间那32个孔很均匀,越薄了越脆、越好吃。酒盅这么大的能做,茶碗那么大的、皮球那么大的也能做,最大的直径能到40公分。”

03

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近年来,陈楼糖瓜开始尝试线上销售,不仅在国内市场走俏,还漂洋过海,慰藉着海外游子的乡愁。几年前,他们接到一笔来自美国的“特殊订单”。一位定居美国的青岛人张先生,为了满足年过八旬的父亲对家乡糖瓜的思念,不惜支付高昂运费,从山东订购了5斤糖瓜。这份跨越重洋的甜蜜,不仅解了一位远方游子的乡愁,更展现了传统文化的持久魅力。

2015年,陈楼糖瓜荣登央视《舌尖上的中国》,自此声名大噪,销量也直线攀升。近几年,糖瓜每年生产20万斤,销售额500万元以上。2024年,陈楼糖瓜引领非遗赋能杨庄乡村振兴,入选首批全省非遗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

04

一颗糖瓜里的文化密码

“二十三,糖瓜粘”不仅仅是一句简单的俗语,它背后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家庭和睦、生活甜蜜的美好期盼。在这一天,人们通过祭拜灶王爷,祈求来年丰收和家庭幸福,而糖瓜作为供品之一,以其甜蜜象征着生活的甜美与和谐。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许多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二十三,糖瓜粘”的习俗依然被不少家庭保留下来。每当这个时候,无论身在何处,那份属于家的味道总能穿越时空的距离,触动每一个游子的心弦。

“二十三,糖瓜粘”,是味蕾的盛宴,更是心灵的慰藉。在这个特别的日子里,让我们一起重温那份纯真与美好,用甜蜜的糖瓜粘住家人之间的情感,共同迎接新春的到来。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