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瓜粘:一颗甜蜜果实里的文化传承
糖瓜粘:一颗甜蜜果实里的文化传承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这句流传已久的民谣,道出了中国人迎接春节的传统习俗。其中,“糖瓜粘”不仅是小年的重要仪式,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
糖瓜的历史渊源
糖瓜的历史可以追溯到3000年前的殷商时期。据记载,早在那时,人们就开始从谷物中提取麦芽糖。这种甜美的物质,很快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调味品。在古代,糖瓜不仅是小年祭灶的重要供品,更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糖瓜的制作工艺
糖瓜的制作工艺复杂且讲究,需要经过配比、发酵、淋糖、熬糖、拔糖等多道工序。在无极县西东阳村,68岁的李根法是石家庄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无极东阳糖瓜的第五代传承人。他介绍说,制作糖瓜需要在寒冷的天气下进行,整个过程既考验体力,又需要精湛的技艺。
熬糖是整个制作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师傅们需要在四小时的翻炒过程中持续搅拌,不能有丝毫停歇。熬好的糖稀温度可达100℃以上,随后进入拔糖环节。在弥漫着水汽的作坊里,师傅们依靠臂力反复折叠抽拉,将糖捋得均匀顺滑。最后,借助冬夜的寒意,将糖管迅速拉制成约5米长的细杆,用剪刀剪出一个个酥脆的糖瓜。
现代传承
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许多传统手工艺都面临着失传的危险。然而,糖瓜制作这门古老的手艺,却在一些地方得到了很好的传承。在济南市莱芜区陈楼村,73岁的陈佃起老师傅已经制作糖瓜五十多年了。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陈楼糖瓜的第三代传承人,他始终坚持手工制作,守护着这份传统的味道。
陈佃起说:“我父亲和我姥爷家那边都干这个。”在陈家楼村,制作糖瓜的历史悠久,现在村里仍有100多名手艺人从事这项工作。虽然年纪大了,陈佃起依然坚持所有工序手工操作,因为“传承工序咱不能有丝毫马虎,每个环节都得一丝不苟。”
文化内涵
糖瓜不仅仅是一种食品,更凝结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在小年这一天,人们会将糖瓜供奉在灶王爷像前,希望灶王爷吃了甜嘴后多说好话,为家庭带来好运。这种习俗,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和睦、生活甜蜜的美好期盼。
在当今社会,虽然许多传统习俗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但“二十三,糖瓜粘”的习俗依然被不少家庭保留下来。每当这个时候,无论身在何处,那份属于家的味道总能穿越时空的距离,触动每一个游子的心弦。
糖瓜,这颗承载着千年文化记忆的甜蜜果实,不仅是一种舌尖上的享受,更是一份精神上的寄托。它提醒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迁,那些关于家的记忆与温暖,始终是我们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