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培文教授揭秘鸡血藤治疗新突破
吕培文教授揭秘鸡血藤治疗新突破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是常见的下肢动脉疾病,主要表现为间歇性跛行、皮温降低、溃疡甚至坏疽等症状。近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在中医证型、药理研究、外治法、截肢平面选择等方面取得诸多进展。其中,鸡血藤作为一种传统中药材,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方面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鸡血藤的药理作用
鸡血藤为常绿木质藤本植物,无毛,新枝呈暗绿色。茎部扁圆柱形,表面灰棕色,有皮孔和纵沟,断面可见红棕色树脂状分泌物与木部相间排列。叶片纸质,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长613厘米,宽36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或钝圆,全缘或具疏齿。花单性同株,雄花乳黄色,雌花较大;聚合果近球形,成熟后呈倒卵圆形。
鸡血藤在中药中应用广泛,主要功效包括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等,可用于治疗瘀血、血栓、肝胆疾病、关节炎及痔疮等多种病症。此外,它还富含维生素C、钙、铁、锌等营养成分,有助于提高免疫力和促进骨骼发育。
在临床应用中,鸡血藤常与其他药材一起煎煮饮用,或将其放入白酒中浸泡一段时间后饮用,适合缓解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等症状。此外,鸡血藤还用于治疗月经不调、产后乳汁不足等问题,并能帮助降血压、降血脂。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中医治疗现状
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属中医“脱疽”范畴,病因病机较复杂,内外因合击导致机体气滞血瘀,脉道阻塞而生本病。目前临床常采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或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等抗血小板聚集及血管扩张剂治疗,虽能改善血流和微循环以缓解患者因缺血而产生的疼痛、溃疡等临床症状,但不能阻止疾病的进展,患者后期常常会出现坏疽,甚至需进行截肢治疗。
近年来,中医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国医大师唐祖宣将TAO患者疼痛分为寒痛、热痛、寒热痛、瘀血痛、气血虚痛、气滞痛及痰湿痛,进行八纲辨证识寒热、阴阳、虚实,明确患者疼痛性质遣方用药。奚九一教授将自己的“因邪致瘀、祛邪为先、分病辨邪、分期辨证”的学术思想与扶阳思想相结合形成“温情并用”的创新思想,应用扶阳理论,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基础随证加减。曹烨民主任师从上海市名老中医奚九一教授,秉承奚九一教授“因虚受邪,因邪致瘀,祛邪为先,扶阳为本……以祛邪开其路,扶正善其后”的学术思想,以扶阳之法贯穿疾病治疗全过程。柳国斌教授自拟温阳通络方,应用附子、肉桂、淫羊藿等辛温之品扶阳。郑学军主任主张对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进行分期辩证,将II期TAO辨证为气虚血瘀证并自拟方剂动脉II号。彭连双等人采用四妙勇安汤辨证治疗TAO患者,患者疼痛和皮温均有较快改善,总有效率为95.1%。
吕培文教授的研究成果
吕培文教授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发现,鸡血藤不仅能有效改善血液循环,还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症状。这一发现不仅为中医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吕培文教授强调,“络脉瘀滞”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主要病理改变,而鸡血藤以其独特的活血通络作用,成为了治疗此类疾病的重要药材。
鸡血藤具有活血补血、通经活络、暖腰膝、健筋骨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血虚、麻木瘫痪、腰膝酸痛等症状。在临床应用中,鸡血藤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如四物汤等,以增强其活血化瘀的作用。此外,鸡血藤还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适用于治疗风湿热痹、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
吕培文教授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证实了鸡血藤在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中的临床价值。通过活血通络作用,鸡血藤能够改善下肢血液循环,缓解间歇性跛行等症状,为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结论
吕培文教授关于鸡血藤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成果,不仅展示了鸡血藤在中医药领域的广泛应用前景,也体现了中医药在现代医疗中的重要价值。随着研究的深入,鸡血藤有望成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重要药物,为患者带来更有效的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