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经济困境下的贫富鸿沟: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失衡
印度经济困境下的贫富鸿沟:经济增长与社会公平的失衡
印度,这个拥有14亿人口的南亚大国,正站在一个令人瞩目的十字路口。一方面,它是全球经济增长最快的大型经济体之一,2023年度GDP增长率高达8.2%,制造业和服务业表现强劲。另一方面,它却面临着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最富有的1%人口控制着全国40.1%的财富,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22.6%,两项数据均达到有统计以来的历史最高水平。
经济增长的另一面
印度的经济增长令人瞩目。2023年度,印度实际GDP增长率达到8.2%,超过政府此前7.6%的预期。制造业和建筑业增长9.9%,服务业也保持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印度储备银行预测,2024年度经济增长率将维持在7%左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更是预测,到2025年,印度的名义GDP将超过日本,跃居世界第四位。
然而,在这组亮丽的经济数据背后,是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欧洲智库“世界不平等实验室”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23年3月,印度最富有的1%人口控制着全国40.1%的财富,收入占全国总收入的22.6%。这一数据不仅创下历史新高,也使印度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贫困问题的多维度透视
印度的贫困问题远比单纯的收入差距更为复杂。世界银行数据显示,2021年,印度每天生活费低于2.15美元极端贫困线的人口超过1.8亿,极端贫困发生率为12.92%。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牛津大学贫困与人类发展研究中心的《2023年全球多维贫困指数》报告显示,约2.3亿印度人生活在“多维贫困”中,占总人口的16.4%。“多维贫困”指数主要从健康、教育和生活水平(住房、饮用水、环境卫生、电力)等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角度来衡量。
在健康方面,印度的状况令人担忧。根据欧洲非政府组织“救济世界饥饿组织”和“关注世界”联合发布的报告,在2023年“全球饥饿指数”排名中,印度得分28.7,属于“重度饥饿”范畴,在125个国家和地区中位列第111名。印度有16.6%的人口营养不良,35.5%的儿童发育迟缓,儿童消瘦率达18.7%。
医疗问题同样严峻。世界卫生组织评估认为,尽管印度制药业发达,但大多数印度家庭仍无力购买许多基本药物,公立医疗机构也面临缺少药品和医疗设备的困境。国际救援组织乐施会表示,在印度,“像样的医疗保健是一种奢侈品,只有付得起钱的人才能获得”。
政策困境与出路
面对日益扩大的贫富差距,印度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在莫迪总理的领导下,政府加大了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制造业振兴政策“Make In India”持续推进。然而,这些措施并未能有效解决贫富差距问题。政府支出的增长率从此前的9-10%下降至7.8%,民生保障方面的投入相对不足。
印度尼赫鲁大学经济研究与规划中心副教授希曼舒指出,印度社会在种姓、地区和性别等问题上分裂严重,经济上的不平等进一步加剧了这种分裂。根据《福布斯》杂志的数据,2024年印度亿万富豪人数从2023年的169位增加至200位,财富总额达到9540亿美元,较去年增长了41%。
“印度农村居民档案馆”创始人塞纳特在接受美国全国公共广播电台采访时表示,印度政府在民生保障方面的缺位是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的重要原因。印度国民大会党议员贾伊拉姆·拉梅什则认为,大型私营企业垄断了数十个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在攫取巨额利润的同时令穷人的生活雪上加霜。
要解决印度的贫富差距问题,需要多管齐下的策略。首先,政府需要加大对民生领域的投入,特别是在教育、医疗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其次,应推动更加包容的经济增长,确保经济增长的成果能够惠及更广泛的人群。此外,还需要解决种姓、地区和性别等方面的不平等问题,促进社会公平。
印度的未来充满希望,但也面临严峻挑战。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公平,将是印度未来发展道路上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