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小年:传统习俗遇上数字化创新
北方小年:传统习俗遇上数字化创新
1月22日,农历腊月二十三,北方的小年如约而至。这一天,传统习俗与现代科技碰撞出别样火花,让这个有着数千年历史的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
传统习俗的现代演绎
在北方,小年的传统习俗主要包括祭灶、扫尘和吃糖瓜。这些习俗承载着人们对家庭和睦、健康幸福的美好祝愿。然而,在数字化时代,这些传统习俗正以全新的方式呈现。
在北京,一位网友通过直播平台直播祭灶仪式,吸引了数千名网友观看。他不仅详细介绍了祭灶的流程和寓意,还邀请网友一起在线“供奉”糖瓜。这种创新的庆祝方式,让无法回家过年的游子也能感受到节日的氛围。
在天津,一群年轻人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出传统糖瓜的模型,既保留了传统造型,又让这一习俗更具现代感。他们还在社交媒体上发起“#创新糖瓜#”话题,吸引众多人参与讨论。
科技与传统的融合
互联网企业和科技公司正积极运用新技术,为传统节日注入新活力。
哔哩哔哩(B站)作为年轻人聚集的视频社区,推出了“非遗贺新春——我的家乡年”主题活动。通过UP主和专业制作团队的力量,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喜爱并传承中华文化。据统计,B站月均活跃用户达3.48亿,其中86%都是35岁以下的Z世代年轻人。
小红书则结合春节申遗成功热点,聚焦非遗、传统手艺、国风等领域,计划开展“传统手艺过新年”活动。小红书副总编辑朱厚真介绍,过年就来小红书,将全网探测,晒出100个放大年味的小心思,综合为小红书过年指南,还将和中国国家地理联合推出《年味扩大地图》,发布各类年味最浓的地方。
AI技术的应用也为传统节日增添了新意。商汤科技推出的AI相机,让不能相聚的亲朋好友,通过上传照片,拍摄春节、元宵、七夕等不同节日主题的全家福或者情侣写真。下一步计划把AI相机功能进一步扩大到更多的中国传统节日,让大家分享到朋友圈,营造更浓厚的中国节氛围。
文化传承的新方式
在数字化时代,传统节日的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创新。
游戏企业将传统节日元素融入游戏,让全球用户感受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例如,米哈游的《原神》将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化身为游戏内的海灯节、逐月节等,在游戏中以互动性和观赏性的形式呈现,让用户在享受游戏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中国传统节日的魅力。
波克城市则通过《爆炒江湖》等游戏,借助中国美食文化,串起传统文化与当代精神。2025年元旦期间,《爆炒江湖》推出中草药主题特别版本,通过灵药拟人、特色药膳等元素,带领玩家深入探索中草药的奥秘,了解中华文化内涵。
此外,波克城市发起的“游戏素养计划”以游戏化教育手段,将可持续发展目标融入青少年的学习与生活中。在过去的一年内,“游戏素养计划”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主题,为上海、青海、云南等地的孩子开展了超过30场游戏共创工坊活动,引导700多名儿童与青少年了解中国节日内涵。
“春节申遗”背景下的小年
2025年春节前夕,“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一消息不仅引发了社会热议,也进一步激发了人们传承和创新传统节日的热情。
在这样的背景下,小年的庆祝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无论是传统的祭灶仪式,还是创新的线上活动,都体现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正如一位网友所说:“传统节日的庆祝方式可以变,但其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和美好祝愿永远不会变。”
在这个数字化时代,传统节日正以全新的方式融入我们的生活。无论是线上庆祝,还是科技融合,都是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让我们在保持传统的同时,也拥抱变化,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