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指南:专家教你五大原则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抗心律失常药物使用指南:专家教你五大原则

引用
丁香园
9
来源
1.
https://3g.dxy.cn/bbs/topic/31250528
2.
https://new.qq.com/rain/a/20240625A09D9C00
3.
https://csc.cma.org.cn/art/2024/4/18/art_619_56221.html
4.
https://www.sohu.com/a/775865593_121118853
5.
https://www.mayoclinic.org/zh-hans/diseases-conditions/atrial-fibrillation/diagnosis-treatment/drc-20350630
6.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therapeutic-use-of-ibutilide
7.
https://m.zuotishi.com/yaoxue/4426/t/1173457.html
8.
https://m.renrendoc.com/paper/313994740.html
9.
https://www.uptodate.com/contents/zh-Hans/treatment-of-arrhythmias-associated-with-the-wolff-parkinson-white-syndrome

在心血管疾病治疗领域,抗心律失常药物始终占据着重要地位。尽管近年来介入治疗技术快速发展,但药物治疗仍然是心律失常治疗的基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内科张海澄教授提出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合理应用五大原则,为临床实践提供了重要指导。

01

危险分层是治疗的前提

面对心律失常患者,首要任务是明确诊断并进行危险分层,从而决定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符合埋藏式心脏转复除颤器(ICD)置入适应证的患者,必须在ICD置入的基础上再决定如何应用β受体阻滞剂和(或)胺碘酮。而对于无需治疗的心律失常,如偶发的室性早搏,应以“打消顾虑”为主,教育患者避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定期复查和自我监测。

02

静脉用药需严格监测

静脉用药一般用于急性心律失常发作或转复原有心律失常。由于其作用迅速而强大,在应用时必须加强监测。例如,应用依布利特或胺碘酮复律前,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电图、电解质水平等基本情况。有些药物需要延长心电监测时间,如依布利特转复房颤后要观察QTc的变化。对于老年患者,尤其要注意窦性停搏和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风险。

03

口服药物需长远考虑

在应用口服抗心律失常药物时,需要从长计议。I类药物并未淘汰,对于无心脏结构、功能异常的患者仍是一线治疗药物。联合用药需谨慎,要关注对窦房结自律性、房室结传导性、心肌收缩性的抑制,以及对QTc间期的影响。用药后应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04

个体化治疗是关键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需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有些患者的心律失常集中在白天发作,与交感张力增高有关,因此首选中效的β受体阻滞剂。而对于仅夜间发作的患者,则需要进行睡眠呼吸监测,排除睡眠呼吸障碍导致的继发性心律失常。

05

多学科协作是趋势

心律失常的治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协作。例如,在进行心脏消融术后,可能需要终身服用血液稀释剂来预防卒中。对于不能服用血液稀释剂的房颤患者,可以考虑通过手术封闭左上心腔的小囊(心耳),这是大多数与房颤相关血栓的形成部位。

06

实用建议

  1. 用药前充分评估:明确诊断,进行危险分层,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2. 严格监测:静脉用药需要加强监测,注意用药方法和剂量。
  3. 定期复查:用药后定期监测心电图、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
  4.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药物和剂量,注意用药时间的个体化。
  5. 多学科协作:必要时与心血管外科、呼吸科等多学科协作,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抗心律失常药物的合理应用需要医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遵医嘱服药,定期复查,及时反馈用药后的反应。只有医患双方共同努力,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治疗效果,降低风险。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