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寿光智能温室大棚的绿色奇迹
山东寿光智能温室大棚的绿色奇迹
在山东省寿光市,一场农业革命正在悄然进行。作为“中国蔬菜之乡”,寿光不仅拥有20多万个蔬菜大棚,更是在智能温室大棚技术应用上走在了全国前列。通过引入物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寿光的蔬菜产业正在实现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的跨越。
技术创新:智能温室的“大脑”
走进寿光的智能温室大棚,仿佛进入了一个现代化的生产车间。在这里,每一株蔬菜的生长都受到精准控制。
物联网技术让农业生产告别“靠天吃饭”
在寿光市孙家集街道瑞航家庭农场,11座智慧型数字温室大棚全部采用智能化管理模式。农场负责人郑景渠介绍:“我们配套了三感传感器、补光灯、自动卷帘、自动放风、水肥一体机、自动打药机等智能设备,用生物药肥替代化学药肥,亩均节省人工成本30%以上、收益增加20%以上。”
“种苗大脑”实现精准管理
在海而思(山东)种苗有限公司,1.5万平方米的数字化种苗车间有了“种苗大脑”,种苗生产实现了一屏掌控、精准管理。公司市场部经理王守波表示:“我们的智能育苗工厂,采用了旋转运动式育苗方式,实现了种苗的全智能化生产,育苗能力是传统温室育苗的7倍,单株苗的生产成本下降到0.2元。”
院士领衔设计智能玻璃温室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赵春江领衔规划设计的寿光型智能玻璃温室,应用了120多项专利技术,精准水肥、潮汐灌溉、智慧气象、智能调控、智能工厂、多功能机器人等尖端设备一应俱全,耗能比传统模式降低50%以上。
经济效益:农民增收的“金钥匙”
智能温室大棚不仅改变了农业生产方式,更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
产量和品质双提升
智能温室为蔬菜提供了最适宜的生长环境,不仅提高了产量,还提升了品质。在寿光市张山镇懿珞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俊成表示:“我们从山东寿光聘请了技术员全程指导,目前这些农作物还正在试种阶段。我们的目标是以发展优质精品果蔬为方向,以绿色生态有机栽培为重点,融合发展品牌农业、智慧农业、生态旅游农业等特色高效科技农业。”
品牌效应显现
寿光蔬菜已形成品牌效应,远销国内外。在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每天都有300多个品种、15000吨的新鲜果蔬被运往全国200多个大中城市,或是直接装进集装箱,当天就上了韩国、日本的餐桌。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智能温室大棚的发展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在融安县长安镇大巷村下村屯,山东寿光润宏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设智能温室大棚现代设施农业示范点项目。项目建成后,将采用“公司+合作社+党员创业先锋+农户”的创新发展模式,带动周边农户发展彩椒、番茄、高端水果等特色果蔬产业。
绿色转型: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径”
智能温室大棚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更推动了农业的绿色转型。
减少农药使用
寿光市大力推广绿色防控技术,通过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替代传统农药。例如,在文家街道蔡家营西村,合作社采取生态控制、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等环境友好型技术措施,控制以韭蛆为主的农作物病虫害,最大限度减少农药使用。
秸秆还田实现资源循环利用
在纪台镇,茄子秸秆还田技术已推广到2万多亩,大棚还田率达到90%以上。曹官村党支部书记李延平表示:“采用秸秆还田的科学方式,可以将作物收获后的残余物直接送还到农田土壤中,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增加土壤的蓄水量和有机质。”
构建绿色生产环境
自2011年开始,寿光市通过财政补助方式,持续实施绿色防控等系列绿色生产工程,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50%以上,初步构建起绿色、安全的蔬菜生产环境。
政策支持:智能温室发展的“助推器”
寿光智能温室大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支持。
出台扶持政策
寿光市政府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包括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技术培训等,推动智能温室大棚的普及和升级。
设立专项资金
政府设立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合作和示范推广。
推广环保技术
政府支持秸秆还田等环保技术的推广,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政府投资建设智能温室大棚,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未来展望:智能温室的“新蓝图”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智能温室大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新技术加速应用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更广泛地应用于智能温室大棚,进一步提升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
产业链深度融合
智能温室大棚将与农业物联网、智能装备、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深度融合,形成完整的智慧农业产业链。
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政府将出台更多支持政策,为智能温室大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山东寿光的智能温室大棚,正在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重塑农业的未来。伴随科技不断进步与政策的进一步完善,智能温室大棚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为农业现代化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