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干中学”模式引爆高校课程改革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干中学”模式引爆高校课程改革

引用
人民网
10
来源
1.
http://jx.people.com.cn/BIG5/n2/2025/0119/c186330-41113283.html
2.
https://www.qyvtc.com/info/1095/40372.htm
3.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0292
4.
https://edu.gd.gov.cn/jyzxnew/zxlb/gx/content/post_4423101.html
5.
http://come.tju.edu.cn/info/1595/6522.htm
6.
https://www.ictdedu.cn/sknews/sjjyxx/neirong/n20240226_83528.shtml
7.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2862
8.
https://portal.smu.edu.cn/ctd/info/1058/29189.htm
9.
https://www.xiuzhou.gov.cn/art/2025/1/16/art_1684823_59230899.html
10.
https://jxja.jxnews.com.cn/system/2025/01/21/020765421.shtml

2024年9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彭斌柏在《中国教育报》撰文指出,我国将实施职业教育“101”计划,通过深化重点领域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改革,培养更多具备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技能人才。这一计划的提出,标志着“干中学”(Learning by doing)模式正在成为推动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

01

“干中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干中学”模式最早由经济学家阿罗(Arrow)在1962年提出,用以说明动态规模经济的存在和发生过程,以及技术的动态变迁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在教育领域,“干中学”模式强调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提高学习效率和知识应用能力。

02

RLM教学模式的创新实践

在高校课程改革中,“干中学”模式得到了创新性的发展。以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为例,研究者提出了基于Researcher Learning Model(RLM)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通过模拟真实研究情境,采用问题导向学习、多维视角分析、实践探索与迭代优化等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RLM教学模式的核心在于让学生在虚拟或实际的项目背景中开始学习旅程。例如,可以设定一个基于C语言开发的简单计算器、小游戏或数据处理功能作为项目导向。在项目中,教师不再直接传授知识点,而是引导学生通过项目需求发现具体问题,促使学生主动探索和学习。

03

高校课程改革的典型案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持续推进本科教育教学评价改革,通过强化质量保障工作顶层设计、构建内部质量标准体系、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方法、提升质量监测能力、优化教师奖惩机制等途径,构建高质量人才培养质保体系。

在《运筹学》课程中,通过“现场教学+云教学”的教学模式改革,构建线上、线下两种资源,极大丰富教学资源供给;另一方面将课堂教学内容向实践领域延伸,通过鼓励学生开展研究性专题,参与老师们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参加各级各类数学建模大赛、创新创业项目、研究创新项目等,鼓励引导学生产出高水平学术论文和成果,培养学生把握学术前沿,聚焦国际重大需求,提炼科学问题,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开发算法的“硬”技能,同时训练其团队协作,管理沟通的“软”能力。

04

“干中学”模式的成效与挑战

“干中学”模式在高校课程改革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它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知识,提高了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

然而,“干中学”模式的实施也面临一些挑战。例如,它对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和实践指导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学校提供更多的实践资源和平台支持;同时,如何平衡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确保学生获得全面的知识体系,也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05

未来展望

“干中学”模式正在成为推动高校课程改革的重要力量。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更重塑了师生关系和学习方式。未来,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技术手段的不断发展,“干中学”模式将在更多高校和学科中得到应用和深化,为培养更多具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开辟新的路径。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