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无障碍设施有“障碍” !各地探索 助残障人士便利出行
莫让无障碍设施有“障碍” !各地探索 助残障人士便利出行
9月1日是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实施一周年的日子。总台央视记者近日对多地无障碍设施现状进行了调查采访,发现部分城市地铁中的无障碍卫生间,成了许多轮椅乘客心中“形同虚设”的便利,无障碍设施和路面交通的接驳也存在隐患。
地铁无障碍设施现状调查
家住上海的孙劼日常出行主要依靠地铁。在一次乘地铁看演出的经历中,他在换乘时遇到了一些问题。虽然地铁站的无障碍电梯和工作人员的帮助让他顺利到达车厢,但在使用无障碍卫生间时却遇到了麻烦。由于下车站点的无障碍卫生间设计不合理,他不得不放弃使用。
在北京,脊髓损伤患者赵根也体验了一次地铁出行。虽然从地面到候车区域的过程很顺畅,但在换乘站地铁二号线宣武门站上卫生间时却遇到了困难。赵根表示,虽然无障碍卫生间的设施很完善,但空间过于狭窄,马桶挨着门,自己无法从卫生间里面出来。
赵根还提到,作为前往北京商务中心区的重要地铁站,国贸站是人流量最大的地铁站之一,拥有14个进出站口,但能够提供无障碍出行的只有1个站口。选择从E口进出的乘客,往往面临“出行障碍”。
地铁无障碍探索“联动机制”
针对这些难点问题,广东深圳地铁正在探索解决模式。深圳北站综合交通枢纽是深圳市目前建设面积最大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这里有三条地铁线路,还汇集了高铁、公交、出租车等多种交通工具。除高铁外,深圳地铁集团牵头管理整个深圳北站枢纽的物业和地铁运营服务,和枢纽内的各相关部门建立了联动协作机制。
深圳地铁深圳北站枢纽物业负责人蒋星亚表示,他们有一个24小时的调度指挥中心,平时与街道、残联、高铁、公安和交警等单位建立了24小时联动机制。乘客可以通过服务热线或现场客户服务点提出诉求,调度指挥中心会与相关单位联动,为乘客提供服务。
调度指挥中心不仅可以实时监控地铁内外无障碍设施的运行情况,还是联动区域内相关部门的大脑中枢。蒋星亚表示,他们会针对无障碍设施每天开展日常巡检,同时实施网格化管理,发现有堵塞无障碍通道等行为时,会及时联合各部门进行整治。
针对地铁内的无障碍卫生间,2022年深圳地铁集团在全国率先推出地铁洗手间设计及管理标准,在旧的建筑布局基础上,尽量优化无障碍卫生间推拉门尺寸,既保证通道畅通又方便轮椅进出。目前,地铁内标准无障碍洗手间数量已达到382间。
无障碍“最后一公里”:从建设到实用的挑战
除公共交通工具之外,公共场所、城乡道路上的无障碍设施也直接关系着残疾人、老年人等特殊群体的出行体验。对此,无障碍环境建设法中也进行了专章阐述,明确了相关标准。但记者调查发现,不少地方无障碍设施虽然存在,但使用起来仍有“障碍”。
湖南省永州市民孙勇因为患先天性白内障,从小被界定为视力一级残疾,依靠特制眼镜才能接收到微弱光感。因为经营着一家理疗店,孙勇需要经常步行出门,而马路上的行人等待区,是他从家到店里的路上待的时间最多的地方。孙勇称,当地的红绿灯是没有无障碍语音提示的,每次过马路都需要等待其他行人一起通行。
而在出行时,孙勇要用到的盲道也有不少问题。一些道路交界处,盲道没有实现接续;有的盲道在拐弯处设立了街边变电站,上面清晰可见“高压危险”等字样;有的拐弯之后的盲道摆放着石墩,无法通行;盲道上摆摊、摆放小车的现象也十分普遍。
记者了解到,目前永州市有持证残疾人15.53万人。近年来,当地为了满足残疾人的出行需求,配套建设了一些无障碍设施,但在肢体二级残疾的市民潘辉看来,尽管无障碍设施的数量和类型相比以前多了不少,但还是希望在细节上更加完善。潘辉表示,坡道打滑,体重轻的上不去,体重重的会溜下来,旁边就是石头很危险,同时这种地板砖轮椅爬不上去,希望有关部门给予改善。
共筑无障碍环境:14万个点位的改造启示
无障碍环境建设非一朝一夕可以速成,各地也在积极推进。如何让每一处设施都能真正为有需要的人服务?如何有效解决无障碍设施重建设、轻维护的难题?一起来看浙江杭州的探索。
2021年底,杭州市组建起由残疾人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和社会志愿者等138人构成的无障碍环境社会督导员队伍,对城市道路、广场、绿地、居住区等公共服务场所进行督导,提交问题反馈;并对新改扩项目试用体验。
杭州市残疾人联合会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易良成表示,近年来,社会督导员参与了2200余个项目的体验,新建项目没体验之前,检查的无障碍环境合格率大概是70%左右,到现在已经上升到95%以上。目前为止,存量的整改经过全社会层面的督导,已经有14万个点位。
同样在2021年,杭州将“监督权”持续扩大,上线运行了“城市治理有奖举报平台”,无障碍设施被固定物侵占或设施损坏无法使用等问题均纳入了有奖举报范围。市民发现相关问题,可以直接通过小程序,以图文、视频等方式进行有奖举报。截至目前,平台已经收集1万余条有关无障碍设施问题的举报。
杭州市城市管理指挥保障中心业务运行科副科长殷晓晋表示,区里的“数字城管”系统平台会根据职责,将问题派到对应的处置部门进行处理。同时,杭州市还出台了无障碍环境建设和管理办法,对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负责人进行了明确,确保压实主体责任。
(总台央视记者 高磊 张胜强 王玥 朱平 夏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