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段桂秀:从青丝到白发的守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段桂秀:从青丝到白发的守望

引用
中国军网
8
来源
1.
http://www.81.cn/yw_208727/16356664.html
2.
https://www.12371.cn/2024/10/11/ARTI1728611871143606.shtml
3.
https://mil.news.sina.com.cn/zonghe/2024-12-09/doc-incyvtfx2760312.shtml
4.
http://www.mod.gov.cn/gfbw/gfjy_index/16345729.html
5.
http://www.news.cn/milpro/20241209/dc3ea56cf4f4499ca43f9001d9541f53/c.html
6.
https://szb.newskj.com/html/2024-12/02/content_95763_18047064.htm
7.
https://news.sina.cn/znl/2024-07-18/detail-incepxfx1916751.d.html?from=wap
8.
http://ll.anhuinews.com/wszj/202410/t20241011_7911747.shtml

在江西省于都县车溪乡坝脑村,106岁的段桂秀老人用她的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与坚守。自1933年起,她一直在等待参军的丈夫王金长归来,直至生命尽头。她的故事,不仅是对爱情的坚守,更是一个时代的历史见证。

01

青梅竹马,新婚离别

段桂秀1918年出生,在她10个月大的时候,就被父母送到王金长家做童养媳。王金长大她7岁,两人从小一起长大,青梅竹马,感情深厚。1933年正月,尚不满15岁的段桂秀与王金长拜堂成亲,正式成为王家的媳妇。

新婚生活才过了20天,王金长就做出了一个让全家人都震惊的决定——参军去。"我三五年就回来,等着我吧!"临别那天,在车头圩一棵大樟树下,王金长深情地对段桂秀说,并将身上仅有的几块钱塞到她手上。段桂秀一边点头,一边将连夜赶制的一双用黄麻编织的草鞋塞进王金长的行李中。就这样,王金长一步三回头地离开了坝脑村,离开了新婚妻子。

02

从青丝到白发的等待

没承想,过了一个"三五年"又一个"三五年",离家后的王金长不仅没有回来,连个音讯也没有。那些年,段桂秀与婆婆、小叔子相依为命。家里最困难的时候,靠婆婆外出乞讨勉强维持生计。即便这样,婆婆始终都把段桂秀当作亲生女儿看待,尽量让她不受委屈。这一切,段桂秀看在眼里记在心中。成年后的她,开始默默挑起家庭重担,帮丈夫尽孝,替婆婆分忧。为补贴家用,段桂秀挑过石灰、卖过杂货、打过短工。100多斤的担子,对成年男子来说算不了什么,但对一个女人来说,可谓举步维艰。段桂秀咬着牙一挑就是二三十担,羸弱的身躯被生计压弯。

打小工、干杂活尽管很艰辛,但段桂秀从来不在婆婆面前喊一声苦,说一句累。她一边忍受着苦累,一边满心期待地等待金长哥哥的归来。由于王金长始终没有回家,村里流传着各种说法,有的直接就在段桂秀面前说:"金长已经死在外面了,你还是早点改嫁吧。"每每此时,段桂秀都斩钉截铁地说:"我早就是金长哥哥的人了,这辈子都不会改嫁!"

03

革命胜利后的等待

1949年8月13日,对于都人民来说,是一个大喜的日子。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被白色恐怖笼罩15年的于都县迎来了解放。得知进城的解放军就是当年战略转移的红军时,于都老百姓纷纷走上街头,夹道欢迎回家的亲人们。一时间,整个县城成了欢乐的海洋。

那天,听闻这一喜讯的段桂秀和家人,也特地起了个大早,走了几十公里的山路来到县城。她站在欢迎的人群中,翘首以待,满心欢喜地迎接自己的金长哥哥回家。等了大半天,解放军全部进城了,也没能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段桂秀兴奋的心情一下跌落到了谷底。

"如今,革命都胜利了,金长哥哥咋还不回来?"望着空荡荡的街道,段桂秀怎么也想不通。

04

烈士证明书的打击

1953年,天天盼着丈夫归来的段桂秀,等来了王金长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他在哪里牺牲的?埋在哪里了?一张纸就能决断他的生死?"面对这撕心裂肺的追问,民政部门工作人员心里很不是滋味,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她,只好安慰几句,便告辞了。段桂秀不相信一张薄薄的纸就决定了金长哥哥的生死,更无法将丈夫鲜活的生命与这张薄薄的纸联系起来。她坚信,她的金长哥哥一定会回来。

段桂秀选择了继续等,等到春去冬又来,一年又一年;等到皱纹爬上眼角额头,青春不再;等到婆婆去世,等到王家老宅只剩她一人,她还在等……

这期间,段桂秀把全部精力放在照顾婆婆和小叔子身上。在她的照料下,婆婆安详离世,小叔子长大成人、娶妻生子。

1965年,在王金长离家32年之后,为了让王金长后继有人,段桂秀把小叔子的儿子过继到自己名下,当作她和王金长的孩子,取名王地长。那时的她,仍在期盼着与丈夫团圆、从此地久天长的那一天早日到来。

段桂秀经常拿着王金长的烈士证明书端详。彭成金摄

薄薄的烈士证明书,承载着段桂秀沉甸甸的爱。

"尽管我母亲不相信父亲已经牺牲,但自从收到烈士证明书后,原本活泼开朗的她变得沉默寡言,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段桂秀的继子王地长告诉记者,因为没有生过孩子,后来又有不少人劝段桂秀改嫁,但她说什么也不愿意。她说:"金长哥哥很讲信用,他说到做到,我要一直等他回来。"家人见拗不过她,只好作罢。

"直到2019年,她都不相信王金长的死讯。每次见面,她总问我:'王金长在哪里?'我真不知道如何回答。"车溪乡民政所所长郭湖北和段桂秀因工作结缘,与老人建立了一份超越血缘的亲情。那些年,段桂秀每次来民政所领抚恤金,郭湖北都为她端茶倒水,陪她聊天,就像对家里老人一样。面对段桂秀每次都要重复的问题,郭湖北决定让段桂秀知道王金长在哪里。

2019年5月的一天,郭湖北带着段桂秀来到于都县烈士纪念园。走进纪念园,看到一座红军雕像,段桂秀激动地对他说:"那个骑马的,长得很高大的红军就像我金长哥哥。"

段桂秀在于都县烈士纪念园王金长烈士衣冠冢前祭拜。肖洲华摄

在烈士英名墙前,郭湖北指着密密麻麻的名字中的"王金长",对段桂秀说:"这上面都是在战场上牺牲的烈士的名字,您的金长哥哥在这里。"听到这句话,段桂秀先是一怔,然后一下子趴在英名墙上失声痛哭……

那一刻,段桂秀才真正相信,自己的金长哥哥再也回不来了。

05

于都的革命历史背景

于都是中央红军长征集结出发地,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这里留下了众多革命活动旧址、旧居,如中央红军长征第一渡、中共赣南省委旧址、赣南省苏维埃政府旧址、长征前夕毛泽东旧居等。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在于都集结休整期间,于都人民为红军筹集粮食、菜干、衣物等生活物资,加紧赶制了20万双草鞋送给红军,为红军准备了4天以上的口粮;收集大量子弹壳、铜锡、土硝、废铁等兵工材料供给红军;为了让红军休整好,他们还把最好的房子腾出来给红军住。此外,据史料记载,长征出发时,国家银行随军担运了在于都等4县筹集到的数十担银元,这对红军长征时的给养保障发挥了重要作用。

段桂秀的故事,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展开的。她的等待,不仅是对丈夫的思念,更是对革命理想的坚守。她用自己的方式,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爱情与信仰。

06

结语

段桂秀的故事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新时代对爱情和信仰坚守的典范。她用一生的等待,告诉我们:真正的爱情,不是轰轰烈烈的誓言,而是默默的坚守与等待。这种坚守,跨越了时间的长河,成为了永恒的传奇。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