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犁河谷玉米制种产业迎来政策红利
伊犁河谷玉米制种产业迎来政策红利
全国每100粒玉米种子中就有20粒来自伊犁河谷。2024年,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61.44万亩,占新疆14个地州市玉米制种总面积的52%。连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四师的26.33万亩,伊犁河谷制种玉米种植面积达87.77万亩,进一步稳固了全疆第一、全国第二大制种玉米基地的地位。目前,伊犁河谷制种玉米年产量超40万吨,产值超35亿元。
政策红利释放,产业基础不断夯实
近年来,伊犁州发挥资源禀赋优势,以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出打造伊犁河谷玉米制种“黄金谷”的目标。在政策支持方面,政府积极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2024年新建87.54万亩,累计实施“旱改滴”工程40.33万亩。截至目前,伊犁州直高标准农田面积达603.69万亩。
伊犁州农业农村局农田建设管理处副处长张昊表示,通过合理配置土地资源,强化水资源科学利用,积极发挥新型经营主体联农带农机制作用,让好土地流向好主体、发展好产业,进一步增强项目带动成效,不断提升粮食综合产能。
大企业纷纷落户,产业链加速完善
随着伊犁州玉米制种产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在伊犁投资。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种业企业纷纷落户,推动了整个产业链的完善和升级。如今,伊犁州内已有30家种业企业,注册资金5000万元以上的有11家,产业链的延伸带来了设施和装备的飞跃。
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伊犁分公司经理徐福生表示,公司看中了伊犁河谷具备得天独厚发展玉米制种产业的优势。公司最初在巩留县进行代繁,放原种让农户种植,公司再回收。在这个过程中,公司逐渐被伊犁优势资源所吸引,进而不远万里来投资建厂,发展玉米制种产业链。
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迈向高端
在种植技术上,伊犁州也不断进行创新。农民利用智慧农业技术,通过数据分析、遥感监测等手段,提升了玉米的种植效率和产量。尤其是在产量提升方面,2024年该地区的玉米亩产量再创新高,助力当地经济发展。
伊宁县温亚尔镇下温亚尔村种植大户贾瑞杰表示,2024年,他种植了6400亩制种玉米,亩均产量580公斤,与企业签订了订单合同,每亩地收入900元左右。运用智慧农业模式,增收和节约两项费用相加,每亩地利润可增加500元。
农民增收显著,产业发展后劲足
一个产业的兴起,往往能成为带动地方经济发展、助力百姓增收的强大引擎。2024年,伊犁州直制种玉米土地流转增加农民收益达2.18亿元;制种产业带动周边群众就业150余万人次,增加务工收入3.9亿元以上。
从一个人到一个村,从一个镇到一个县再到全州,如今,伊犁州处处涌动着制种产业发展的热潮。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引入和企业的积极参与,伊犁州有望在未来的种业发展中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通过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科技的持续创新,伊犁河谷的“黄金谷”之路将愈加光辉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