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卷与德山:常德的文化密码
善卷与德山:常德的文化密码
常德,这座被誉为“桃花源里的城市”,不仅拥有迷人的自然风光,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其中,善卷与德山,作为常德文化的双重象征,见证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变迁。
善卷:常德孝道文化的源头
善卷,这位上古时期的道德典范,以孝道和教化著称。相传,善卷曾隐居于常德德山,以德化民,教人向善。他的思想深深影响了常德的文化传统,成为常德孝道文化的源头。
在常德,善卷的故事代代相传。他不仅是一位历史人物,更是一种文化符号,代表着常德人尊祖敬亲、孝顺父母的美德。这种孝道文化,不仅体现在常德人的日常生活中,更融入了常德的民俗活动和艺术创作中。
德山:常德精神的象征
德山,常德的地理标志,更是一座文化丰碑。它见证了常德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常德人的精神追求。德山之名,源于善卷的德行。相传,善卷曾在此山隐居,以德化民,故此山得名“德山”。
德山不仅是常德的地理坐标,更是常德精神的象征。它见证了常德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常德人的精神追求。德山之巅,善卷草堂静立千年,诉说着常德人对善卷的景仰。每年,常德人都会登上德山,祭拜善卷,传承孝道文化。
历史建筑:常德文化的载体
常德的历史建筑,见证了这座城市的文化传承。星子宫古建筑群,以其精美的建筑艺术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常德河街,这条全长1.43公里的仿古商业街,以沅江边上的原河街为原型,从西往东布置着麻阳街、小河街、大河街,展现了常德的商业文化和水运历史。
这些历史建筑,不仅是常德的地理坐标,更是常德文化的载体。它们见证了常德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常德人的生活记忆。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车马慢、书信慢的年代。
民俗活动:常德文化的活力
常德的民俗活动,展现了常德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春节期间,常德举办各类文旅活动,如低空旅游、动物乐园、文化盛宴等,展现了常德独特的文化魅力。常德河街的麻阳街、小河街、大河街三段组成,街道总长度约1.43公里,总用地面积13.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67万平方米,单体建筑208栋。仍由麻阳街,大、小河街三段组成。仿建的麻阳街,‘长不过3里、宽不过4尺’,以单边屋搭城墙而建为主,临河多为木结构的吊脚楼,主要经营干货和全国各地风味小吃。仿建的小河街,全长约331米,建筑略比麻阳街大一些,采用砖木结构,主要经营小吃和特色餐饮,标志性建筑为南熏楼和土地庙。仿建的大河街为千米大街,还原了1943年前洋行、店铺和住宅,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单体以四合院和窨子屋为主。
常德的民俗活动,展现了常德文化的多样性和活力。春节期间,常德举办各类文旅活动,如低空旅游、动物乐园、文化盛宴等,展现了常德独特的文化魅力。常德河街的麻阳街、小河街、大河街三段组成,街道总长度约1.43公里,总用地面积13.1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67万平方米,单体建筑208栋。仍由麻阳街,大、小河街三段组成。仿建的麻阳街,‘长不过3里、宽不过4尺’,以单边屋搭城墙而建为主,临河多为木结构的吊脚楼,主要经营干货和全国各地风味小吃。仿建的小河街,全长约331米,建筑略比麻阳街大一些,采用砖木结构,主要经营小吃和特色餐饮,标志性建筑为南熏楼和土地庙。仿建的大河街为千米大街,还原了1943年前洋行、店铺和住宅,建筑结构为砖混结构,建筑单体以四合院和窨子屋为主。
美食与自然风光:常德的地域特色
常德的美食和自然风光,展现了常德的地域特色。常德钵子菜,以本地食材为主,边煮边吃,风味独特;常德酱板鸭,采用洞庭湖区麻鸭,经特殊工艺加工而成,香辣可口;津市牛肉粉,用精选牛肉和牛骨熬制汤底,搭配辣椒和葱段,鲜美浓郁。
常德的自然风光同样令人陶醉。桃花源,国家4A级景区,因陶渊明《桃花源记》而闻名;柳叶湖旅游度假区,集山、水、田园、城于一体的复合型度假区,被誉为“中国城市第一湖”;常德河街,一条融合旅游、商业、文化、休闲的古街,充满常德特色。
现代发展:常德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今天的常德,正以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来客。常德的现代建筑,如常德共和酒店、常德武陵天济喜来登酒店等,展现了常德的现代风貌。常德的文旅发展,如低空旅游、动物乐园等项目,展现了常德的创新精神。
常德,这座“桃花源里的城市”,正以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在这里,你可以感受到常德人的热情好客,可以品尝到常德的地道美食,可以欣赏到常德的自然风光,更可以领略到常德深厚的文化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