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从“乱石岗”到“金山”的生态蝶变
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从“乱石岗”到“金山”的生态蝶变
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是全国唯一位于省会城市的火山公园,也是世界罕见的第四纪火山群。这里保存着完整的火山地貌,拥有40座火山锥和30多条熔岩隧道,被誉为“海口绿肺”。近年来,公园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积极探索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双赢之路,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案例。
科学规划与管理:守护“海口绿肺”
公园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生态保护优先的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管理,实现了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园区内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保留了上万亩热带原生和次生雨林,数万亩野荔枝林,以及数万棵古榕树和野生重阳树。地下蕴藏丰富的火山矿温泉资源,地表有火山泉形成的山塘、湖泊和疗养地热水等,形成了独特的火山热带雨林景观。
创新科普教育:提升公众环保意识
公园注重发挥科普教育功能,通过建立火山科普馆、开展地质科普活动等方式,提升游客的环保意识。在景区内的火山科普馆,游客可以学习火山爆发的原理,了解火山地区的文化知识。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不仅让游客感受到爬山的乐趣,还能学习到丰富的地质知识。
社区参与:共筑绿色家园
公园积极探索社区参与保护的模式,让当地村民成为生态保护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公园创建近30年,累计解决1000多人次就业,带动周边100多家民宿和餐饮企业发展。创新“农业+旅游”发展模式,让世代居住的“绿水青山”真正成了“金山银山”。
生态保护成效:从“乱石岗”到“金山”
通过持续的生态保护努力,曾经的“土无三寸厚,出门撞石头”的乱石岗,如今已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火山地质公园。2006年,火山口公园与广东湛江雷州半岛的湖光岩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雷琼世界地质公园”称号,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专家评价: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典范
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将火山口公园作为“两山论”旅游实践典型案例,认为其在生态保护和社区发展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专家指出,火山口公园通过合理利用生态环境,不仅实现了绿色发展,还通过就业帮扶、基础设施帮扶等方式,带领当地百姓致富奔小康,成为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典范。
海口火山口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保护实践,生动诠释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通过科学规划、社区参与和持续努力,这座曾经的乱石岗已成为一座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为我国地质公园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