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中古城:探寻中国春节的起源
阆中古城:探寻中国春节的起源
在中国,有一个地方被誉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它就是四川阆中古城。这里不仅是春节的发源地,更是一座承载着23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2024年12月,中国春节成功申遗,阆中作为春节文化的重要代表,在申报视频中占据了重要地位。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充满年味的古城,探寻中国春节的起源。
春节文化的发源地
阆中的春节文化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据史书记载,阆中人落下闳创制了《太初历》,将农历正月初一确定为新一年的开始,这一创举不仅改定了春节的时间坐标,也让阆中成为了国人过春节的发源地。每年春节,当地健康的老年人会身着华丽的服装,扮成“春节老人”,为人们送上祝福,这一传统延续至今。
独具特色的春节习俗
阆中的春节从腊月初八就开始了,一直持续到正月十六,长达39天的庆祝活动让整个古城沉浸在节日的氛围中。这里不仅保留了舞龙舞狮、贴春联等传统习俗,还有许多独特的春节活动。
抢银水
正月初一清晨,古城内会响起一声“抢银水”的喊声,紧接着,30多名挑水的男女从街道两头冲出,将井水挑进本源堂院子的水池和水缸。这一习俗寓意着新年的好运和富足,体现了阆中人对新年的美好期望。
说春
“说春”是阆中广为流传的春节习俗。每年春节,艺人们会走乡串户,通过顺口溜的形式为群众送祝福。71岁的老观镇农民赵承忠从1984年开始“说春”,足迹遍布阆中、苍溪、巴中等地,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亮花鞋
在阆中古城的老观镇,流传着“亮花鞋”的独特习俗。正月初一和二月初二,女性们会穿上自己亲手制作的花鞋,亲友们齐聚一堂,通过比拼女红,互相交流,营造出节日的热闹氛围。
现代传承与创新
2025年,阆中以“寻春节之源,到阆中过年”为主题,推出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春节活动。从腊月初八到正月十六,古城内将举办舞龙舞狮展演、杂技嘉年华、春节大庙会、万人举灯闹元宵等13项活动,让游客在千年古城里沉浸式体验春节习俗。
值得一提的是,以阆中古城为背景的多空间沉浸式演艺节目《阆苑传奇》也将在春节期间上演。该剧以“母子剧”演艺模式,将利用前沿演艺科技手段、舞台声光电渲染、民俗非遗互动,带给游客文旅演艺新体验。
为了让更多人能够体验到阆中的春节文化,古城还推出了多项优惠政策。1月7日起至2月13日,海外华人、外籍游客、全国高校大学生、落地阆中古城机场的游客等凭相关证件,可免票游览阆中古城景区和天宫院景区;身着正式汉服游客可享受半价优惠。
春节文化的当代价值
春节作为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记忆和情感纽带。在阆中,春节文化不仅得到了完整的传承,更在现代社会焕发出新的活力。通过非遗展示、民俗巡游、沉浸式演艺等形式,阆中将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巧妙融合,让春节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为“中国春节文化之乡”,阆中不仅是一个地理概念,更是一种文化符号。在这里,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浓厚的年味,更能体会到中华民族尊祖敬亲、辞旧迎新、祈福纳祥的文化精神。阆中古城以其独特的方式,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春节文化的魅力,让这一传统节日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