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荣教你如何正确服用中药
欧阳荣教你如何正确服用中药
“中药的服用时间很有讲究,应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药学部主任欧阳荣在接受《生命时报》采访时强调,正确的服用方法能确保中药发挥最佳疗效。
中药什么时候服用最好?
中药的服用时间应根据病情和药性来定。比如,治疗胃以下部位的疾病应在饭前30~60分钟服用,治疗胃以上部位的疾病则应在饭后15~30分钟服用。此外,滋补类、驱虫药或泻下药宜空腹服用,安神或特定病症用药则适合在睡前15~30分钟服用。
不同类型的疾病需要服用多长时间?
以咳嗽为例,外感咳嗽如风寒、风热、燥热、痰热等类型,病程短、治疗时间短,效果好者1-2天即可见效,效果差者1周左右也可痊愈;慢性咳嗽,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肿瘤、肺间质纤维化等慢性呼吸疾病所致的咳嗽,咳嗽病程长、虚实错杂,包含肺气虚、脾气虚、痰湿、痰热甚至肾虚、阴亏因素,治疗时间较长,多需2-3周甚至1-2个月。肺间质纤维化甚至肿瘤、肺癌引起的咳嗽,需要长期用药治疗才能见到效果。
服用中药期间有哪些饮食禁忌?
忌辛辣类
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热证病人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舌质红等症状而食用,会加重上火症状。
忌鱼腥类
包括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易引起过敏。鱼腥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含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脾胃虚弱者不宜多吃,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忌生冷类
生的食物包括各种可生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水果如梨、草莓,以及生的鱼、肉等。这些食物性质多偏寒凉,食用后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冷的食物,如刚从冰箱取出的冷饮、冷藏后的酸奶,还有些属性寒凉的中药汤剂放凉后也属于冷的食物。它们易损伤人体阳气,尤其是脾胃阳气,导致脾胃运化失调,出现腹痛、腹泻等症状。
忌油腻类
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食物有损脾胃健运,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需忌食,胃肠疾病者及上火者忌食。
忌酸涩类
包括柠檬、柚子、杏子、茶叶、咖啡等。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其他饮料如咖啡、可乐等都不宜喝。
为什么服用中药需要忌口?
中药治疗是一种多成分、多靶点、多途径的治疗方法,它由多种药物组成一个方剂,通过相互协同或制约,发挥综合效应。但中药也不是万能的,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和注意事项。崔姣表示,吃中药时之所以要忌口,主要有两方面原因。
首先,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同一种疾病,存在寒热虚实的差异,治疗方法也不同。中医是在治疗上用中药的药性补偏救弊。
中药具有寒、热、温、凉四气,以及酸、苦、甘、辛、咸五味,食物同样也有各自的性味。如果服用中药时不忌口,可能会影响药效。比如,服用清热泻火的中药时,应避免食用辛辣、温热的食物,像辣椒、羊肉等。因为这些食物的热性可能与药物的清热作用相互抵消,甚至加重体内的热邪。
其次,中医认为,脾胃是气血生化之源,脾为后天之本。食用生冷、油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容易损伤脾胃,影响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中药的吸收和利用也依赖于脾胃的功能,因此保护脾胃功能对于发挥中药的疗效至关重要。饮食得当,可以促使药效更好地发挥;饮食不当,反而会抵消药效或起到相反的作用,甚至产生严重后果。
忌口是不是意味着什么都不能吃?
其实不然。忌口不是绝对的,需结合个人病情、体质、所用药及对一些食物的敏感性综合考虑,酌情掌握。食物毕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限制过多,样样忌口,这对增强抵抗力、尽早恢复身体健康也是不利的。食物的分类比较复杂,同一种食物可能存在几种性质。此外,由于所服用的药物、患者体质、病情程度不同,甚至因为四季气候的不同,忌口的食物也不一样。
关于某些食物是否需要忌口,建议在医师和药师的指导下,因人而异、因病而异,合理施用,不能一概而论。
服用中药期间还需要注意什么?
- 服药前后一小时左右不要饮用茶、咖啡、牛奶或豆浆,以免影响药效。
- 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影响药效。
- 若出现不适,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用药情况。
- 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调整剂量或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