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肝火旺,心血管疾病高发,中医教你这样预防
春季肝火旺,心血管疾病高发,中医教你这样预防
春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这与中医所说的"肝火旺"有着密切联系。研究表明,气温每降低1℃,死于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将增加0.49%,心血管病患者更需警惕。
为什么春季心血管疾病高发?
春季气温变化无常,忽冷忽热的天气容易导致血压波动。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这种波动可能成为诱发因素。此外,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心脏负担加重,也增加了心血管事件的风险。
中医如何理解心血管疾病?
在中医理论中,肝脏是人体最大的代谢器官,不仅负责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还具有解毒、分泌、排泄等功能。当肝脏功能受损时,血液中脂质含量升高,糖分过多,加之动脉弹性减退,终致血管狭窄而发生心脑血管疾病。
国医大师阮士怡提出"心-脾-肾三脏一体"的理论,强调心主血脉,受肾、脾两脏共同生化之血液。他认为,采用"益气养阴"法可以调整机体的气机,促进血液的运行,将痹阻之脉疏通,改善冠脉循环,进而使心肌对氧的供求得到平衡。
现代医学的预防建议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少吃油炸食品和动物类油脂,注意饮食清淡。同时,要控制食物份量,避免摄入过多卡路里。
适度运动:避免晨练,最好在上午10点后或下午锻炼。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每周不少于3次,每次30-40分钟。
保暖防寒:气温变化时注意保暖,尤其是手部、头部和面部。外出活动时要根据温度变化增减衣物。
定期体检: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是否正常,及时发现问题并加以处理。
情绪管理:保持心情愉悦,避免情绪大起大落。学会自控,精神饱满,情绪乐观稳定。
心血管疾病一旦发病需要快速救治,时间就是生命。如果出现胸部不适、上半身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拨打120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保持呼吸通畅,不要随意喝水,避免加重心脏负担。
春季养肝护心,重在预防。通过中医调理和现代医学的双重保障,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记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