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珠舍利宝幢: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真珠舍利宝幢: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1978年4月的一天,几个孩子在苏州瑞光塔掏鸟窝时,意外发现了一个尘封千年的秘密。这个偶然的发现,揭开了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一件稀世珍宝——真珠舍利宝幢。
一段传奇的发现
瑞光塔,这座始建于北宋景德元年(1004年)的古塔,见证了苏州城千年的沧桑。塔内藏有的真珠舍利宝幢,直到1978年才重见天日。当时,几个孩子在塔内玩耍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隐藏的窖室。打开后,一个漆木函映入眼帘,函上赫然写着“瑞光院第三层塔内真珠舍利宝幢”。这一发现,震惊了整个考古界。
工艺之巅
这件宝幢通高122.6厘米,综合运用了木雕、串珠、金银、丝、编织等多项工艺,堪称宋代工艺美术的巅峰之作。宝幢上镶嵌了超过4万颗天然小珍珠,每一颗都经过精心挑选,串珠工艺细腻至极。最令人惊叹的是宝幢上的银丝鎏金串珠九头龙,龙脊、龙皮采用鎏金粗丝,龙鳞、龙爪则使用极细的3股合成的鎏金银丝制作完成。这种工艺之精巧,即便在今天也难以复制。
宝幢的外层是绘有四大天王像的银杏内木函,天王怒目,衣带当风,矿石颜料历经千年依然鲜艳。内壁书有“大中祥符六年四月十八日记”字样,确认了其北宋时期的制作年代。这些彩绘不仅展现了宋代绘画的高超技艺,更让人联想到唐代画圣吴道子的遗风。
文化瑰宝
真珠舍利宝幢不仅是佛教文化的珍贵遗存,更是研究宋代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资料。它综合了多种工艺门类,体现了宋代工匠的智慧和审美情趣。作为佛教供奉的圣物,宝幢的制作工艺和艺术价值,反映了当时佛教文化的繁荣。
保护与传承
由于其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真珠舍利宝幢在2013年被列入第三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名录。这一决定,既体现了国家对珍贵文物的保护意识,也说明了这件文物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目前,真珠舍利宝幢收藏于苏州博物馆,成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这件国宝级文物,不仅见证了中国工艺美术的辉煌,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它静静地诉说着中国古代工匠的智慧,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成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