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改良的8种方法
土壤改良的8种方法
土壤是作物生产的基础,其质量直接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本文将为您详细介绍8种常见的土壤问题及其解决方案,帮助您改善土壤质量,实现作物增产。
一、土壤酸碱度不适合及土壤酸化现象
(一)问题发生的原因
部分土壤过酸(pH在5.0以下)或过碱(pH在7.5以上),会导致植物养分有效性降低,影响作物生长。土壤酸化在我国耕作中较为常见,主要由雨水淋洗、母质酸性、植物吸收正离子养分、不当施用酸性肥料及过量有机酸等因素引起。
(二)诊断土壤酸碱度
常用酸碱度电极测定法和石蕊试纸颜色测定法。测定酸碱度时,应将土壤与水混合搅拌后进行,避免在干燥状态下测定。
(三)解决酸碱度不适的办法
- 施用中和剂:酸性土壤可施用石灰等碱性材料,碱性土壤可施用硫磺粉等酸性材料。中和土壤时应配合有机质施用,避免过量。
- 施用有机质,有助于改善土壤养分有效性。
- 紧急补充叶面施肥可暂时改善土壤性质,但彻底改良土壤才是根本之策。
二、缺乏土壤有机质
(一)问题发生的原因
在多雨高温及多湿环境下,土壤有机质分解较快,尤其是山坡地更容易缺乏有机质。土壤有机质缺乏会导致化学肥料使用量增加,造成浪费和环境污染。
(二)诊断缺乏有机质的方法
可通过专业农技部门分析土壤有机质含量,或通过肉眼观察土壤硬度、颜色和团粒构造等特征。
(三)解决缺乏有机质的办法
- 施用有机肥料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来源。
- 种植绿肥作物,采用轮作制度,特别是豆科作物轮作。
- 增加覆膜利用,减少土壤冲刷和表土流失。
- 近年来,腐植酸和泥炭土的应用对增加土壤有机质也有帮助。
三、土壤物理性不良
(一)问题的发生的原因
土壤酸性且缺乏有机质时,物理性较差,团粒构造需要改善,保水力差,容易干旱。土壤质地过粗或过黏都会构成问题。
(二)诊断土壤物理性不良的方法
可通过触摸判断土壤是否过黏或过砂,观察土壤孔隙度和团粒构造。
(三)解决土壤物理性之不良
- 对于排水不良的土壤,可选择耐水作物或品种,或采用高畦栽培。
- 土壤孔隙度或团粒构造不良,可通过增施有机质和配合石灰来改善。
- 土壤太砂或太黏,可通过选择适应性作物、客土和施用有机质来改善。
四、土壤营养分不平衡
(一)问题发生的原因
不平衡或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会造成营养元素间吸收的拮抗作用。例如,氮过多会导致作物徒长,易遭病害,不易开花或坐果。
(二)诊断养分的不平衡
可通过观察植物生长状况或进行植体化学分析配合土壤分析来诊断。
(三)解决土壤营养分不平衡之要领
- 了解作物品种的需肥特性,在生长过程中及时补充缺乏的养分。
- 通过轮作系统改善土壤营养平衡。
- 对于养分过量的情况,可施用高腐熟度的有机质来吸附过量养分。
五、盐类及重金属累积的问题及污染
(一)问题的发生原因
污染及不当的灌溉水,或是化学肥料使用过多,都会引起土壤盐类及重金属累积。
(二)诊断盐类及重金属污染之累积
最准确的是用化学分析测定所含盐类及重金属量。盐类的累积也可用肉眼观察,诊断时从晒干的表土,可观察到白色粉末或晶体状的盐类,盐类累积过多有白色物出现。
(三)解决盐类及重金属污染之累积
因密集耕种作物时,大量施用盐类肥料所引起的累积,可采用旱田水田轮作,水田耕作时可洗去大量的可溶性盐类;或选择较耐盐的作物,因作物的耐盐性有差异;施用有机质对洗盐类也有帮助,因有机质分解的有机酸,可增加盐的溶解度。重金属累积污染可加入有机质吸附,以稀释作用减少作物吸收;如严重污染则不应种植食用作物或饲料作物,要避免污染进入人类的食物链;如要种植则需慎选非食用植物,如林木植物、纤维特用作物等。
六、表土流失问题
(一)问题发生的原因
表土是历经长年自然改良的宝贵土壤,山坡地如表面植物保护缺乏时,优良的表土很薄,大多会被冲刷洗走,表土的流失同时伴随着肥料的流失。
(二)诊断表土流失
这是相当容易判断的,只要看在雨中流出的水,是否带有泥色或混浊,即可知表土是否流失。
(三)解决表土流失的办法
表土要有保护,可采用覆盖或草生栽培,尤其是以果园的草生栽培最为有效,而且雨季时不必除草,表面上看草生会吸收竞争部份施入的肥料,但吸入肥料经砍割覆盖或犁入后,肥分又回到土壤,对多年生果树的表土肥力,很有帮助,草生栽培又可使雨水深入土层,增加有机质、使土变松软、保肥性好,实为一举多的。
七、土壤病虫害问题
(一)问题发生的原因
引起土壤病虫害的因素很多,由于病菌大量繁殖或植物的耐病力降低,就易引起作物根系病害。土壤病害的发生与气候环境及灌溉水来源有密切关系;种苗的传染病菌也不应忽视,健康的育苗是很重要的。
(二)诊断土壤病虫害
要精确了解根系发生的病害,以鉴别病菌的种类,需要专门的鉴别方法。根系枯死的原因,可能是生物性或非生物性所引起,或互为因果关系。线虫的危害根系较易观察出来,在根上会有膨大凸起或瘤状的症状发生。
(三)解决土壤病虫害的办法
治疗土壤病虫害,包括化学药剂处理、物理处理(如高温)、生物处理等方法,另外可利用土壤改良剂,以化学、物理、生物性等不同方式改良土壤,使病虫害不易繁殖或增加作物抗性,而达到控制土壤病虫害的目的。例如施用有机质或生物菌肥使土壤改良,也可减少土壤病害发生,但应注意粪便类有机质,如未经腐熟,易致多种菌或虫的感染。
八、连作的土壤问题
(一)问题发生的原因
因连作引起问题土壤,一般不外乎在土壤物理性,化学性或生物性上发生问题,常见的是病菌或虫体孳生过多、有毒物质、盐类累积或养分不平衡所致。
(二)诊断连作问题
一种或同类作物连作次数后,发生生长不良,施肥并不能完全改善,常见如幼苗的枯萎及烂根。生长点或新叶不正常或不伸展的问题发生。
(三)解决连作的问题土壤
采取轮作,尤其旱田水田轮作最好。可施用有机质改善或种植绿肥,有机质吸附有毒物及分解有毒物质,并有制衡土壤有害微生物的功效,加上补充大量、中微量养分,可减少养分不平衡。也可采用施微生物菌肥。连作田常有大量的地上部或地下根部,这些残质也可能是问题的根源,因此,清除田间残质,可减少毒物质或病虫害的危害。
以上所常见的八大问题,不是所有的土壤都会存在,因此,必须先了解土壤的特性,确定是哪里出了问题,然后解决问题,土壤的肥力自然会改观,有了健康的土壤,才会有健康的作物。只要勤于管理,保持土壤肥沃,作物高产就近在咫尺
本文原文来自XNZ360农业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