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自贸港:天涯海角的文化探秘
行走自贸港:天涯海角的文化探秘
近日,“行走自贸港”中外媒体采访交流活动走进三亚天涯海角游览区,来自26个国家的31位外籍记者在这里感受着独特的自然风光与浓厚的文化氛围。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窗口,天涯海角不仅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更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历史渊源:从“海判南天”到AAAAA级景区
天涯海角游览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西南方向,总面积达16.4平方千米。这里因两块巨石分别刻有“天涯”、“海角”而得名,最早可追溯至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的“海判南天”石刻。清朝雍正五年(1727年),崖州知州程哲题刻“天涯”二字,宣统元年(1909年)范云梯题写“南天一柱”,抗战期间王毅将军题写“海角”二字,这些历史印记见证了天涯海角的沧桑变迁。
2023年6月1日起,天涯海角游览区对国内外游客和市民免费开放,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开放精神,也让更多人有机会近距离感受这片土地的文化魅力。2024年2月6日,天涯海角游览区正式成为国家AAAAA级风景区,标志着其旅游发展迈入新阶段。
自然人文:多元文化的交融之地
天涯海角不仅是自然景观的瑰宝,更是多民族文化的交汇点。这里聚居着汉族、黎族、苗族、回族等多个民族,他们在这里相互扶持、彼此交融,共同绘就了一幅和谐共生的美好画卷。
景区内主要景点包括“天涯”石、“海角”石、“南天一柱”等,自然景观则由大型海滩岩、下马岭、天涯湾以及沙滩和海水组成。每年举办的各类文化活动,如美丽乡村旅游文化节、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等,都展现了这片土地上多元文化的独特魅力。
新时代发展:自贸港建设中的文化创新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的背景下,天涯海角正焕发出新的生机。2024年12月30日至2025年1月2日,第九届三亚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天涯海角红树林国际会展中心成功举办。本届文博会以“风从海上来 文博展世界”为主题,聚焦海洋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创新,吸引了来自15个国家和地区、国内20多个城市的67家单位参展,主会场分会场活动参与人数超过30万人次,实际成交金额累计2500余万元。
三亚正通过“赛事+旅游”模式推动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三亚引进和举办各类体育赛事,做好“赛事+旅游”融合文章,让城市“动”起来。目前,三亚体育旅游收入已占到旅游总收入的三分之一。独特的地理优势不仅使这里成为体育运动的热土,也是三亚打造海南科技创新标杆的先天条件。
文化传承与创新:面向未来的探索
在自贸港建设的推动下,天涯海角正积极探索文化传承与创新的新路径。景区不仅注重海洋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通过各类研学旅行和文化体验活动,让传统文化焕发新生机。推出的疍家IP系列文创产品等创新举措,不仅丰富了游客的文化体验,也为当地文化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天涯海角,正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作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窗口,这里不仅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更体现了新时代中国开放包容、创新发展的精神风貌。未来,天涯海角将继续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探索前行,为海南自贸港建设注入更多文化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