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教你如何防范二次放号风险
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教你如何防范二次放号风险
近期,“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这一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首,引发广泛关注和热议。这一说法源自安徽省铜陵市公安局民警“徐督督”在社交媒体发布的科普视频,视频中提到:“注销手机号等于出卖自己,随手注销的手机号可能造成财产损失。”那么,注销手机号真的会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吗?我们又该如何保护自己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呢?
什么是“二次放号”?
手机号码是一种可重复利用的资源。当用户注销手机号后,该号码并不会永久废弃,而是会经过一段时间的“冻结期”后重新投入市场,供新用户选用。这一过程被称为“二次放号”。
“二次放号”存在哪些风险?
隐私泄露风险:如果原用户没有妥善解绑各类App账号,新用户可能会通过验证码登录等方式获取到原用户的个人信息,包括社交账号、银行账户等敏感信息。
财产安全风险:虽然大额交易通常需要额外的身份验证,但一些小额免密支付功能可能被新用户利用,导致原用户的财产损失。
账号被占用风险:新用户可能会无意中使用原用户的账号登录各类平台,导致原用户无法正常使用自己的账号。
如何防范“二次放号”带来的风险?
1. 使用工信部“一证通查2.0”服务
工业和信息化部推出的“一证通查2.0”服务可以帮助用户查询本人名下手机号码关联的互联网账号数量。目前,该服务已支持查询25个主流互联网应用的账号绑定情况,包括微信、QQ、支付宝、今日头条、携程旅行、拼多多、饿了么、爱奇艺、小红书等。
查询方法:
- 关注工信部政务微信号“工信微报”
- 点击“服务”按钮,选择“政务服务”中的“一证通查”
- 填写必要信息后进行查询
- 查询结果将在48小时内通过短信形式发送
2. 自行解绑各类App账号
除了使用“一证通查2.0”服务外,用户还需要主动检查并解绑各类App账号。以下是一些常见平台的解绑方法:
微信:进入“我”→“设置”→“账号与安全”→“手机号”,点击“更换手机号”进行解绑。
支付宝:打开支付宝APP,点击“我的”→“设置”→“账户与安全”→“手机号”→“更换手机号”。
淘宝:登录淘宝账号,进入“我的淘宝”→“设置”→“账户与安全”→“修改绑定手机”。
抖音:打开抖音APP,点击“我”→“设置”→“隐私”→“手机与第三方账号”进行解绑。
微博:登录微博账号,进入“设置”→“账号与安全”→“手机号”进行解绑。
3. 其他注意事项
- 更改绑定手机号:对于一些无法直接解绑的平台,可以选择更改绑定的手机号码。
- 注销不常用账号:如果某些账号长期不再使用,可以选择直接注销。
- 注意隐私保护:在解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个人信息安全,避免泄露敏感信息。
运营商和平台应如何改进?
建立共建共治共享机制:电信运营商应与互联网平台加强合作,建立数据共享机制,为用户提供更便捷的解绑服务。
提供“一键解绑”功能:建议各大平台开发“一键解绑”功能,简化用户操作流程。
完善提醒机制:运营商在用户注销手机号时,应主动提醒其解绑各类App账号,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延长冻结时限:适当延长号码注销后的冻结时限,降低新旧用户之间的潜在风险。
“二次放号”是有效利用通信资源的必要手段,但确实存在一定的隐私和安全风险。作为用户,我们需要提高警惕,妥善处理手机号注销前的各项准备工作。同时,我们也期待电信运营商和互联网平台能够进一步优化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加安全便捷的使用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