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伤寒杂病论》揭秘“饥不欲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伤寒杂病论》揭秘“饥不欲食”

引用
9
来源
1.
http://www.cntcm.com.cn/m/news.html?aid=255118
2.
http://szyyj.gd.gov.cn/zyyfw/ysbj/content/post_4406151.html
3.
https://www.91160.com/doctors/articledetail/docid-201114165/articleid-591979.html
4.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2142
5.
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94649
6.
http://image.cntcm.com.cn/www/m/news.html?aid=258167
7.
http://mpa.shandong.gov.cn/art/2024/12/10/art_114725_10405563.html
8.
http://www.meixian.gov.cn/col8263/col8269/col18999/202406/t20240603_371395.html
9.
https://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paperid=104674

“饥不欲食”是中医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最早见于《伤寒杂病论》。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中记载:“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皆由发汗过多,亡津液,胃不和也。脉浮者,与五苓散;脉沉者,与茯苓泽泻汤。”这里的“胃反”就是指的“饥不欲食”,即患者虽然有饥饿感但并不想进食。

01

病因病机

“饥不欲食”这一症状的形成,主要与以下几个因素有关:

  1. 胃阴不足:过度使用辛温药物或长期饮食不节,可导致胃阴受损,出现虽有饥饿感但无食欲的表现。

  2. 胃火炽盛:过食辛辣刺激之物,或情志不畅导致肝火犯胃,可引起胃火旺盛。胃火旺则消谷善饥,但由于胃火灼伤胃津,反而出现不想进食的情况。

  3. 瘀血内停:血瘀阻滞,影响脾胃运化功能,也可导致“饥不欲食”。

02

临床表现

“饥不欲食”的患者常表现为:

  • 有饥饿感但不想吃东西
  • 口干咽燥,但饮水不多
  • 舌红少苔或无苔
  • 脉细数或弦数
03

治疗方法

1. 药物治疗

张仲景在《伤寒杂病论》中提出了多个治疗方案:

  • 胃阴不足:可用麦门冬汤滋养胃阴。该方由麦冬、半夏、人参、甘草、粳米、大枣组成,具有养阴益胃、降逆止呕的功效。

  • 胃火炽盛:可用竹叶石膏汤清胃泻火。该方由竹叶、石膏、半夏、麦冬、人参、甘草、粳米组成,能清热泻火、益气和胃。

  • 瘀血内停:可用桃核承气汤活血化瘀。该方由桃仁、大黄、桂枝、甘草、芒硝组成,能破血下瘀、通腑泻热。

2. 生活调理

  • 饮食调养: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粥类、蔬菜等。
  • 情志调节: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影响脾胃功能。
  • 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脾胃功能。
04

现代意义

在现代社会,“饥不欲食”的现象并不少见。工作压力大、饮食不规律、过度使用电子产品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脾胃功能失调。因此,了解这一症状的中医认识和治疗方法,对现代人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预防“饥不欲食”,关键在于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
  • 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
  • 适当运动,促进新陈代谢
  • 注意饮食卫生,避免食用不洁食物

“饥不欲食”虽是常见症状,但若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获得针对性治疗。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