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G/DIP付费改革加速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如何破局?
DRG/DIP付费改革加速推进,医院信息化建设如何破局?
2024年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关键之年。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最新消息,截至目前,已有26个省份实现DRG/DIP支付方式改革全覆盖,预计年底将完成所有统筹地区的全覆盖。这一改革不仅关系到医保基金的使用效率,更将深刻影响医院的运营管理和服务模式。
信息化建设:改革成败的关键
DRG/DIP付费改革的核心是在医保基金总量控制的前提下,通过“打包预支付”模式,提升基金使用效率,倒逼医疗机构提质控费。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医院信息化建设是不可或缺的基础。
“DRG/DIP付费模式要求医院对病例进行精确分类,并根据分类结果进行合理计费。”解放军总医院信息科主任刘敏超指出,这不仅需要医院具备高效的病例管理和数据分析能力,还需要一个强大的信息化系统来支撑这些工作。
具体来说,医院信息化建设需要重点推进以下几个方面:
系统对接与数据标准:实现与医保部门信息系统的有效衔接,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交换格式,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精细化管理:加强病种层面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重点关注病种成本核算、临床路径管理、药品耗材控制、费用结构管理等关键环节。
数据驱动的运营分析:利用信息化手段,以数据为基础,开展运营分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运营效率。
挑战与应对:改革路上的“拦路虎”
然而,改革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当前,医院信息化建设仍面临诸多挑战:
信息系统建设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和医院的信息化水平还比较低,难以满足改革需求。
信息孤岛现象:医院信息系统与医保部门的信息系统之间存在数据共享和交流不畅的问题。
“点值稀释”问题:在区域总额控制背景下,医疗机构之间可能出现恶性竞争,导致医疗服务量虚增,点值被稀释。
针对这些问题,专家建议:
- 加强顶层设计,统一规划和标准
- 推动跨部门、跨机构的数据共享
-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机制
- 加强对医保基金的实时监控和智能分析
成功经验: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在改革推进过程中,一些医院已经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佛山市妇幼保健院信息总监马丽明分享了医院信息部门如何做好需求规划与临床沟通的案例。她强调,与临床沟通时不要使用太多的IT专业术语,尽量借助用户能理解的语言进行沟通,要多用比喻。
北京大学首钢医院则将培养信息开发工程师作为一项“战略任务”。该院信息中心主任余浩介绍,信息开发工程师需具备时间管理能力、IT技术能力、执行协作能力、跨界跨域能力、沟通共情能力和持续改进能力等六项基本能力。
未来展望:持续优化,创新驱动
随着DRG/DIP付费改革的全面推开,医院信息化建设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未来,医院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持续发力:
深化数字化转型:实现医疗活动、医疗资源、医疗流程、知识经验、医疗协同的全面数字化,由线上驱动线下。
优化数据应用:医疗数据已成为关键的生产资料。医院需要进一步提升数据治理能力,发挥数据价值。
创新服务模式:借助信息化手段,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升患者就医体验。
加强人才培养:培养既懂医疗又懂信息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为信息化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DRG/DIP付费改革是一场深刻的医疗支付方式变革,而医院信息化建设则是这场变革的重要支撑。面对挑战,医院需要积极应对,不断创新,以信息化建设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