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血常规散点图蕴含着大秘密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血常规散点图蕴含着大秘密

引用
1
来源
1.
https://jclab.net/article/687.html

血常规检查是临床中最常见的检验项目之一,其结果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通过一个具体病例,展示了血常规散点图在诊断中的重要作用,强调了检验人员在工作中严谨细致的重要性。

患者,女,10岁,因发热自行服用药物治疗不佳,遂来我院就诊,查血常规,初遇血常规结果(见图1),白细胞总数正常,淋巴细胞百分比60.2%,看到这个血常规结果时内心独白:估计就是个病毒感染,淋巴细胞增高,复片也没啥看的。但作为一个认真负责的检验人员还是严格遵循复片规则,遂推片,等待干燥时,打开仪器白细胞散点图(见图2),内心庆幸自己没有凭经验偷懒,这淋巴细胞应该有点意思。此外仪器报警信息“原始细胞?异常/异型淋巴细胞?”


图1 9月1日血常规结果


图2 白细胞散点图

在血涂片染色完成后我立刻进行了镜检检查,果不其然,镜下我们发现了异型淋巴细胞(见图3),白细胞手工分类计数异型淋巴细胞占比为6%,并上报了临床。异型淋巴细胞比例不高,患者临床指征不明显,医生开具柴黄颗粒回家继续治疗观察,并建议三天后复查。

图3 异型淋巴细胞

9月8日此患者又来我院就诊,临床看到上次血常规结果提示有异型淋巴细胞,患者自述期间又去其他医院复诊,彩超提示淋巴结肿大,给予头孢类药物治疗,结果仍然间断发热,体温高达39.6℃,医生初步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收治入院,又复查了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性质分析,结果见图4。



图4 9月8日血常规+外周血细胞形态及性质分析

患者白细胞数无明显增减,淋巴细胞绝对计数比9月1日结果增高,外周血细胞形态分析可见12%的异型淋巴细胞。患者入院后进一步检查结果:EB病毒DNA定量2.76E+06IU/Ml(见图5),EB病毒抗体检测(见图6),彩超提示脾大、颈部淋巴结肿大。体格检查颈部触及多个肿大淋巴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Ⅱ度肿大,可见大量分泌物。更加印证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经过临床系统治疗,一周后患者临床治愈出院。

图5 EB病毒DNA定量结果
图6 EB病毒抗体结果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主要侵犯儿童和青少年,临床上以发热、咽喉痛、肝脾和淋巴结肿大、外周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等为特征。但由于其症状和体征的多样化、以及不典型病例的出现,在诊断和治疗时都有一定的困难。

本案例虽然我们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并和临床医生也进行了沟通,但此患者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没有增高,初测温度37.6℃,异型淋巴细胞比值仅为6%,小于10%,且患者没有其他明显的临床特征,加上这段时间各种呼吸道感染比较常见,其他病毒感染时也会出现异型淋巴细胞,第一次就诊时仅按照普通病毒感染治疗。

患者后续就诊时,临床看到我们提示的异型淋巴细胞,加上患者症状开始出现,临床也有了目标性诊断,最后针对性相关检查也全部印证了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回顾这个病例的诊断过程,我也有一些思考,血常规白细胞散点图对于结果的审核判断至关重要,学会识别血常规的散点图,能够更好的帮助我们判断仪器给的数据是否真实可靠,是否存在玄机;另外实验室复片规则的制定是帮助我们筛查异常的,不一定每次都有异常,但不能遇不到异常就麻痹大意,凭经验判断。我们发现问题和临床沟通的时候要注意沟通技巧,让你发现的问题更有价值。

血常规是三大常规之一,简单又复杂,仪器自动化快速准确,仪器不仅能提供数字结果,还有图形,图形也会反映很多问题,这就需要用心去挖掘其中的秘密,从而做好临床的指路灯,让患者尽早受益。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