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熊猫日:四川大熊猫数量创新高
国际熊猫日:四川大熊猫数量创新高
10月27日是国际熊猫日,四川传来喜讯: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现有野生大熊猫1227只,占全国总量的64.8%,较三年前增加了50只。这一数据充分展示了大熊猫保护工作的显著成效。
保护成效显著
大熊猫国家公园四川片区面积达1.93万平方公里,涵盖7个市(州)、20个县(市、区),是大熊猫科学发现地和现今分布中心。近年来,通过持续的保护努力,大熊猫野外种群数量显著增长。据统计,片区重点区域大熊猫数量增加50只,野外年遇见率由178只上升到185只。
科学保护措施
为改善大熊猫栖息环境,四川片区实施了一系列科学保护措施。截至目前,已实施生态修复近54平方公里,建设了包括土地岭廊道、泥巴山廊道、黄土梁廊道在内的6条大熊猫生态廊道,有效连通了13个大熊猫局域种群。
同时,四川片区还建立了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布设监测样方1086个、红外相机监测点位7830个,收集数据量达730余万条。这些科技手段的应用,为大熊猫保护提供了有力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24年3月,在四川雅安石棉县公益海区域,巡护员首次拍摄到野化放归的大熊猫“淘淘”和“华妍”参与交配繁殖的画面,这标志着大熊猫野化放归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国际合作与交流
大熊猫保护不仅是中国的行动,更是全球的共识。2024年12月,两只大熊猫“星秋”和“怡兰”抵达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动物园,开启新一轮中澳大熊猫保护合作研究。按协议约定,它们将在澳大利亚生活10年。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秘书长严剑表示,相信新一轮中澳大熊猫国际保护合作必将在原有良好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大熊猫保护繁育、疾病防控、科技交流以及助力大熊猫野外保护和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等方面取得更多成果。
展望未来
大熊猫保护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仍面临诸多挑战。未来,四川将继续推进大熊猫国家公园建设,加强栖息地保护与修复,实施生态廊道建设,促进大熊猫种群交流。同时,将进一步深化国际合作,分享保护经验,共同推动大熊猫保护事业的发展。
大熊猫作为中国的国宝,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物种。四川大熊猫数量的持续增长,不仅体现了中国在生态保护方面的努力和成就,更为全球野生动物保护树立了典范。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大熊猫创造更加美好的生存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