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翻了!当东大梧桐遇上江南油布伞……
美翻了!当东大梧桐遇上江南油布伞……
画里东大,梧桐鎏金
在最有文化的梧桐大道上课
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11月23日
东南大学迎来
一年一度的“梧桐文化节”
在四牌楼校区
被誉为“最美200米”的梧桐大道上
一堂美若画卷的非遗课程徐徐展开
(点击视频查看梧桐文化节视频)
现场授课 传承非遗
在小提琴与钢琴合奏的跳跃悠扬的旋律中,中国油布伞非遗传承课正式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轻工行业标准《油布伞》的主要起草人、安徽省泾县油布伞第六代制伞技艺传承人郑国民老师从油布伞的起源娓娓道来,讲述其在岁月长河中的演变历程,以及背后所蕴含的深厚文化价值。
讲台上摆着大小不同的油纸伞和油布伞,郑国民老师告诉大家,“油布伞和油纸伞只是伞的面料不同,油布伞是一种由涂上熟桐油的布料做成伞面的雨伞,相较于油纸伞更加结实耐用。”
郑国民老师介绍,油布伞的制作颇为繁琐耗时,从选竹、制伞骨、穿伞架的严苛要求,到糊伞面、绘图案、中堂穿花的精细讲究,再到熬桐油、油伞面、自然晾干的耐心守候,前后需要十几道工序。
亲手体验 伞花朵朵
在非遗文化体验环节,大家拿起画笔,以伞为纸,以梦为墨,尽情挥洒心中的创意。有的将六朝松、梧桐叶绘于伞面之上;有的从诗词歌赋中汲取灵感,用画笔勾勒出“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的意境。每一笔每一划,都倾注着同学们对油布伞的热爱与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
大一新生武治宇在伞上画下了千里江山与飞驰而过的东风11G型内燃机车,他表示:“火车行驶在山水间是一个很美的画面,周末能在校园里沉浸式体验这样一堂非遗课,感到很放松,也为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感到自豪。”
2024届毕业生许立言去年就体验了学校梧桐季的非遗传承课,今年特地回到母校围观打卡,她说:“空气中弥漫着桐油的味道,大家听着优美的音乐,坐在阳光下体验油伞绘制,觉得这样的秋天好幸福。”
待同学们完成创作,一把把精美的油纸伞在东大最美200米——遍地秋叶的梧桐大道上铺开,如同一朵朵盛开的繁花,点缀着拥有千年文脉、百廿历史的东大校园。同学们手持各自的创意之作,在中央大道留下珍贵合影。这一刻,非遗文化不再是遥远的历史记忆,而是在年轻学子的手中变得可触可感、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梧桐为序 美育化人
活动当天,还有不少师生、校友带着家人早早赶到校园,面对梧桐与伞组成的东大定制版秋天,纷纷举起手机,打卡留念。
这堂开在东大最美200米的伞下非遗课,是继去年“对话非遗传承之雕版印刷”文化活动之后,东南大学梧桐季推出的又一重磅活动,由党委宣传部、艺术学院和新生学院联合举办,得到了总务、保卫等部门协同保障。建筑学院韩晓峰老师带领志愿学生设计并建造了展示油纸伞木艺的展架装置。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硕士研究生杨韵竹在现场为大家表演了古风舞蹈。
此次非遗课以知识讲授为基,以技艺体验为要,融音乐、绘画于一体,将传统文化传承与高校美育深度融合,引导同学们在秋意浓厚、梧桐簌簌的校园里,透过油布伞这一独特文化载体,深切领略梧桐所蕴含的诗意与坚韧之美,感悟传统文化的深邃魅力。
传承非遗油布伞
相约最美梧桐道
在金色时节的东大校园
一起绘下精彩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