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合同法》下的工资保卫战:从案例到维权指南
《劳动合同法》下的工资保卫战:从案例到维权指南
企业克扣工资的现象时有发生,劳动者应该如何依法维权?让我们通过一个真实的案例来了解《劳动合同法》下的工资保卫战。
案例:绩效工资被克扣,员工讨回"血汗钱"
小宇于2014年7月进入A公司从事设计工作,双方签订了劳动合同。2021年4月,小宇入职A公司的关联企业B公司,并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然而,在职期间,A公司和B公司都扣除了小宇的绩效工资。
小宇不服,首先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要求支付绩效工资及经济补偿金。仲裁裁决后,双方均不服并提起诉讼。经过一审、二审法院审理,最终判决A公司支付小宇被扣除的绩效工资32269.52元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88238.75元。
维权途径:法律为劳动者撑腰
当企业克扣工资时,劳动者可以通过以下途径依法维权:
协商解决:首先尝试与用人单位沟通,争取达成一致意见。
举报投诉:向劳动保障监察部门举报或投诉。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该部门会在60个工作日内完成调查,并在15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
申请仲裁:在权益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裁申请。对于追索劳动报酬等不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12个月金额的案件,仲裁裁决为终局裁决。
法律诉讼:若对仲裁结果不满,可在收到裁决书后15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直接向法院申请支付令,要求用人单位支付拖欠工资。
实用工具:劳动维权计算器
为了方便劳动者计算各项劳动权益,广东省推出了劳动维权计算器。这款便捷工具支持计算加班工资、年休假、经济补偿、工伤待遇等7个项目。劳动者只需输入相关数据,即可一键生成计算结果。
温馨提示:维权注意事项
保留证据:劳动合同、考勤记录、工资条等都是重要的维权证据。
时效性: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合法途径:通过法律途径解决争议,避免采取过激行为。
企业克扣工资不仅违反法律规定,还可能面临经济补偿金甚至赔偿金的处罚。因此,劳动者要增强法律意识,学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同时,企业也应规范用工,遵守劳动法规,共同营造和谐的劳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