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专家揭秘:叶酸真的会致癌吗?
医学专家揭秘:叶酸真的会致癌吗?
近期,一则关于"叶酸致癌"的话题冲上了热搜,引发了广泛讨论。这一说法源自2022年复旦大学研究团队在《自然》子刊上发布的一项研究。研究发现,高剂量叶酸会加速已患有肝癌的小鼠肿瘤发展。然而,这一结论被部分媒体和网友过度解读,甚至有人因此质疑叶酸的补充必要性。
叶酸致癌?解读研究背后的真相
研究中,研究人员将患有肝癌的小鼠分为三组,分别给予20mg/kg、2mg/kg和0mg/kg叶酸的高脂肪食物。结果显示,高剂量叶酸组的小鼠肝癌发展速度更快。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实验是在已患癌的小鼠身上进行的,且使用了极高剂量的叶酸。如果将这一剂量换算到人体,相当于一个60kg的人每天摄入1200mg的叶酸,这远远超出了正常摄入范围。
实际上,根据2010-2012年中国居民膳食维生素摄入状况的研究显示,我国居民每天的叶酸平均摄入量仅为180.9μg(不到0.2mg)。因此,这种极端情况在现实生活中几乎不可能出现。
叶酸的双重作用:预防与风险并存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膳食补充剂办公室(ODS)指出,叶酸在癌症预防和恶化中扮演着双重角色。在癌症发生前,适量的叶酸可以帮助降低患癌风险;但如果癌症已经存在,特别是结直肠癌,高剂量的叶酸可能会加速其发展。
权威建议:合理补充是关键
世界卫生组织和中国营养学会都对叶酸的摄入量给出了明确建议。对于普通成年人,每天推荐摄入量为400μg;孕妇和哺乳期妇女的需求量更高,分别为600μg和550μg。这些推荐量是基于大量科学研究得出的,既能满足人体需求,又能避免潜在风险。
如何科学补充叶酸?
饮食补充:动物肝肾、鸡蛋、豆类、酵母、绿叶蔬菜、水果及坚果类都是良好的叶酸来源。但需要注意的是,食物中的叶酸会受到烹调的影响而有所损失,且整体吸收率仅为70%。
补充剂:对于特定人群(如孕妇),仅靠饮食可能无法满足需求,此时需要额外补充叶酸。补充剂中的叶酸是稳定性强、吸收好的氧化型单谷氨酸叶酸,可以被小肠100%吸收。
避免过量:虽然叶酸对健康有很多益处,但过量补充也会带来风险。例如,过量叶酸会掩盖维生素B12缺乏的症状,影响锌的吸收,甚至可能干扰某些药物的效果。因此,建议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补充。
叶酸是一种重要的营养素,对健康有着多方面的好处。它参与红细胞的合成,预防恶性贫血;参与神经递质的合成,维持大脑功能;还能提升免疫力,预防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但就像任何营养素一样,叶酸的补充也需要遵循"适量"的原则。
对于普通人来说,通过均衡饮食获取叶酸是最安全的方式。而对于有特殊需求的人群(如孕妇),则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合理补充。记住,营养补充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恰到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