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牙制品的鉴别与收藏保养
象牙制品的鉴别与收藏保养
象牙制品以其独特的材质和精湛的工艺,一直以来都是收藏界的重要品类。然而,随着大象保护意识的增强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象牙制品的收藏和交易面临着新的挑战。本文将从象牙的定义、鉴别方法、收藏保养技巧以及相关法律法规等多个维度,为您全面解析象牙制品的相关知识。
象牙定义
象牙是一种白色硬质物体,主要成分为牙本质,与骨头的成分相似。狭义上,象牙特指雄性亚洲象、非洲象和猛犸象的獠牙;广义上,还包括河马、野猪、海象、鲸等动物的獠牙或牙齿。
象牙制品(艺术品)
象牙在古代是一种贵重的材料,常用于制作象牙雕、扇子、骰子等。近代则多用于制作装饰品或用具,如象牙雕、手串、挂件、钢琴键、麻将等。
象牙鉴别真假
观察象牙本身的颜色和断裂纹:象牙雕刻艺术品的表皮会随时间老化,表面开始泛黄,逐渐变为姜黄、深黄,直至浅棕色。年代久远的象牙器物表面会出现“雀丝”,即短头发丝样的浅纹,这些雀丝会随时间变得更多、更深、更长。作伪者做旧的象牙器物,表皮有色却无光,无包浆,雀丝的裂痕亦不自然,且有烟呛味。
从雕刻品的艺术风格来判别:不同历史时期的象牙雕刻风格各异。例如,清初雕刻的观音像,衣纹线条简练,有明代牙雕的遗风。而近代仿制的观音像,立体感不强,刀法也较软弱。
注意旧料新雕:所谓“旧料新雕”,就是用旧的牙器改雕成“古代名品”,或取损坏的牙器部分改头换面。对此,可以从材质、工艺两个方面做出鉴定。
款识辨析:除了要注意“后加款”的作伪方式,还应警惕以假冒真,尤其是对有落款的名家牙雕作品。
象牙收藏注意事项
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有序停止商业性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的通知》(国办发〔2016〕103号)要求,2018年1月1日起全面停止加工销售象牙及制品活动。全面禁止象牙交易。
- 象牙保养
- 禁止触碰热水:象牙不能接触热水,长时间接触热水会导致象牙开裂或变色,因此在洗澡时应摘下。
- 禁止碰撞:象牙性质脆,强烈的撞击力容易导致损坏,佩戴和盘玩时需加倍小心。
- 禁止接触化学物质:象牙接触化学物质会失去光泽,表面发暗,因此应避免与洗涤灵等化学液体接触。
- 象牙保存
- 防蛀防污:象牙制品在保存中要注意防蛀和清洁,可放置在软囊盒中,放上防蛀药块。表面沾上灰尘可用毛刷刷除,沾水油渍和顽固污垢可用温肥皂水轻轻刷洗,不可浸泡,洗后及时擦干。
- 控制湿度:象牙制品对湿度敏感,会随环境变化吸收或释放水分,导致体积变化和龟裂变形。长时间不佩戴时,可在存放处放置一杯清水保持湿度,并注意防风。
- 定期上油:象牙怕干但不能长时间浸水,定期上一点无色BB油有利于保养。
象牙盘玩注意事项
象牙的盘玩过程会经历变黄、变润、变透、玉化等阶段。因此,在盘玩过程中出现发黄现象是正常的,这是象牙玉化必经的过程。
象牙-濒临动物保护
为了保护大象免遭杀害,1973年有21个国家的全权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该公约严格限制象牙贸易。中国于1981年加入该公约,并于2016年3月20日起禁止合法象牙进出口,于2019年12月31日解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