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陈韵·百年贡皮”:新会陈皮非遗文化品鉴雅集成功举办
“千载陈韵·百年贡皮”:新会陈皮非遗文化品鉴雅集成功举办
近日,广东省博物馆举办了一场以“千载陈韵·百年贡皮”为主题的新会陈皮非遗文化品鉴雅集。此次活动不仅展示了新会陈皮的地理优势、历史文化、制作工艺等内容,更让众多市民和游客得以近距离感受这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名录、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魅力。
千年传承,岭南瑰宝
新会陈皮,这味被誉为“岭南三宝之首”的中药材,其历史可追溯至近千年之前。据明嘉靖《新宁县志》和万历《新会县志》记载,新会陈皮早在明代就已被明确记载为药材。清道光《新会县志》更是记载:“果皮又以新会皮为尤佳。”这份历史的沉淀,赋予了新会陈皮深厚的文化底蕴。
地理标志,非遗瑰宝
新会陈皮不仅是中药材,更是一种文化载体。作为地理标志产品,新会陈皮的加工和陈化必须在新会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完成。这种严格的地域限制,确保了新会陈皮的道地性和独特品质。
近年来,新会陈皮的非遗文化价值得到进一步认可。新会陈皮油制作技艺、新会陈皮酒制作技艺、新会陈皮药膳等5项非遗项目相继被列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展现了新会陈皮在传统制作技艺和文化传承方面的丰富内涵。
精湛工艺,匠心独运
新会陈皮的制作工艺凝聚着江门人民的智慧结晶。从选果、洗果、开皮到摊软、晾晒、晒制,再到最后的仓储陈化,每一道工序都严格把控,缺一不可。尤其是最后的仓储环节,新会陈皮必须经过三年的干仓陈化,才能达到“陈久者良”的效果。
文化价值,历久弥新
新会陈皮的价值远不止于药用。它与江门地区的武术、凉茶、香文化等深度融合,形成独特的地域特色。在江门人的生活中,新会陈皮不仅是中药材,更是一种文化符号。无论是作为烹饪调味料,还是制成陈皮茶、陈皮酒,甚至是融入现代保健品和护肤品,新会陈皮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展现着岭南文化的深厚底蕴。
产业创新,未来发展
如今,新会陈皮产业已成为联农带农、推动乡村振兴的典范。2023年,新会陈皮全产业链总产值已超230亿元,形成集柑橘种苗繁育、陈皮深加工与开发利用等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新会区也相继获得“中国陈皮之乡”“中国(新会)柑茶之乡”等多项“国字号”荣誉,新会陈皮炮制技艺更是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此次“千载陈韵·百年贡皮”新会陈皮非遗文化品鉴雅集,不仅是一次文化展示,更是一次历史与现代的对话。新会陈皮以其独特的文化价值和产业优势,正以崭新的姿态,续写岭南文化的璀璨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