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端午节诗词里的屈原情怀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端午节诗词里的屈原情怀

引用
搜狐
6
来源
1.
https://www.sohu.com/a/784443279_121123865
2.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43QJFHB05469Y56.html
3.
https://m.cngwzj.com/tangshi300/3413.html
4.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8/05/75965816_1125626723.shtml
5.
https://www.zhscxh.com/view/team/message/messagedetail.aspx?memberid=b1a8bf3acb096548&id=ccc2a423796dc9ab
6.
http://www.360doc.com/content/24/0608/13/905751_1125656458.shtml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端午节是一个重要的节日,不仅因为它的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更因为它承载着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从唐代文秀的《端午》到宋代苏轼的《浣溪沙·端午》,再到元代贝琼的《己酉端午》,无数文人墨客在诗词中表达了对屈原的深深怀念。让我们一起品味这些经典诗词,感受那穿越时空的文化韵味吧!

01

端午节的起源:纪念屈原

端午节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最初是古代百越地区龙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屈原在这一天投汨罗江自尽,逐渐成为纪念他的日子。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言而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之后,他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公元前278 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国家被侵略,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写下绝笔《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唐代诗人殷尧藩在《端午日》中写道:“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这首诗道出了端午节的复杂情感:年轻时对节日充满热情,年老后却感慨万千。诗人不愿随波逐流,只愿在蒲酒中寄托对和平的向往。

02

古代文人对屈原的怀念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深深影响了后世文人。宋代苏轼在《浣溪沙·端午》中写道:“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这首词描绘了端午节的热闹景象,同时也寄托了对屈原的怀念。苏轼通过描写节日的欢乐氛围,展现了人们对屈原的敬仰之情。

元代诗人贝琼在《己酉端午》中写道:“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切怀念,同时也流露出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诗人将自己比作陶渊明,即使没有酒,也要保持清醒,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03

端午节诗词中的文化内涵

端午节诗词不仅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唐代李隆基的《端午》诗中写道:“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这首诗描绘了端午节的时令特点和风俗习惯,展现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宋代陆游的《乙卯重五诗》中写道:“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这首诗生动地描绘了端午节的民俗活动,如包粽子、插艾草、储药等,展现了节日的热闹景象。

04

屈原精神的传承与弘扬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高尚品格,不仅在诗词中得以传承,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从古至今,无数仁人志士以屈原为榜样,为国家的繁荣昌盛而奋斗。正如屈原在《离骚》中所写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种追求真理、不懈奋斗的精神,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

在当今时代,屈原精神依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激励着我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守自己的理想和信念。

总之,端午节诗词里的屈原情怀,不仅是对一位伟大诗人的怀念,更体现了中华民族尊祖敬亲、忠贞爱国的高尚情操。这些诗词,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精神追求。让我们在品味这些经典诗词的同时,也传承和弘扬屈原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