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波动大?小心精神状态亮红灯
情绪波动大?小心精神状态亮红灯
在中国,约有1.73亿人患有各类精神疾病,其中91.4%从未接受专业治疗。这个惊人的数据背后,是许多人对精神健康问题的忽视和误解。情绪波动,作为精神疾病最常见的早期信号之一,往往被人们轻视。本文将帮助你了解情绪波动的危害,教你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就医,并提供专业的应对方法。
情绪波动:精神健康的“警报器”
情绪波动是指情绪状态的不稳定,表现为情绪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的快速转变。例如,一个人可能在短时间内从极度兴奋变为极度悲伤,或者从平静状态突然变得愤怒。这种情绪的剧烈波动,可能是精神健康问题的预警信号。
以双相情感障碍为例,这是一种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心境障碍。患者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经历从极度兴奋到极度低落的情绪转变。福州市第二总医院神经精神病防治院的郭少楠医生曾接诊过一位高中生患者,她在短时间内经历了从抑郁到躁狂再到抑郁的剧烈情绪变化,最终被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
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并不是所有的情绪波动都需要就医,但以下几种情况需要引起重视:
持续时间:如果情绪低落或极度兴奋的状态持续超过半个月,且无法通过自我调节缓解,应及时就医。
睡眠障碍:出现失眠、嗜睡或早醒等睡眠问题,且持续时间较长。
食欲不振:对食物失去兴趣,体重明显下降。
行为改变:如易怒、乱砸东西、无节制购物等冲动行为。
社交退缩:对日常活动失去兴趣,不愿与人接触,甚至出现闭门独居的情况。
思维迟缓:感觉思维变得迟钝,无法集中注意力,记忆力减退。
专业的应对方法和就医途径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了上述症状,不要慌张,及时寻求专业帮助是关键。
心理调节:对于轻度的情绪波动,可以通过与亲友倾诉、运动、听音乐等方式进行自我调节。
专业咨询:如果自我调节效果不佳,可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心理咨询师会通过谈话疗法帮助你理清问题,提供应对策略。
药物治疗: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抗抑郁药或抗精神病药。这些药物需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购买服用。
物理治疗:如经颅磁刺激等物理治疗方法,对某些患者也有较好的效果。
就医途径方面,你可以选择:
- 线下就医:前往当地的精神卫生中心或三甲医院的精神科就诊。
- 线上咨询:通过丁香医生等平台进行图文、电话或视频咨询。线上咨询具有方便快捷、保护隐私等优点,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我想强调的是,精神疾病并不可怕,它只是一种需要治疗的疾病。就像感冒需要吃药一样,精神疾病也需要专业的治疗。不要因为病耻感而延误治疗,及时寻求帮助是对自己和家人负责的表现。
如果你或身边的人出现了情绪波动的症状,请不要犹豫,及时就医。记住,你并不孤单,专业的医疗团队会帮助你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