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揭秘:长寿基因PK健康生活
美国《纽约时报》揭秘:长寿基因PK健康生活
美国《纽约时报》最近的一篇文章深入探讨了长寿基因与健康生活方式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虽然长寿基因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人们的寿命,但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同样至关重要。通过养成健康饮食、定期锻炼、充足睡眠等八种健康习惯,人的寿命最多可延长24年。专家建议,即使拥有长寿基因,也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寿命。
长寿基因的重大突破
2024年6月,浙江大学联合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在《自然-衰老》期刊发表重要研究成果,发现了一个全新的长寿基因——CG11837。这一发现不仅在理论层面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展现出巨大的潜力。
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公共数据库中的数据,收集了472种昆虫的核基因组和线粒体基因组,构建了线粒体基因组—核基因组之间的共进化全局图谱。通过对这一图谱的详细分析,他们发现有75个核基因与线粒体基因展现出显著的共进化模式。
为了验证这些基因的功能,研究人员选择了其中四个基因(CG13220, CG11837, Nop60B和CG11788)在果蝇体内进行基因活性降低实验。实验结果显示,这四个基因的活性降低均导致了线粒体形态的异常变化。
更令人惊喜的是,CG11837基因不仅影响线粒体形态,其活力还与动物的寿命长短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研究人员在六种不同的动物中进行了基因敲降实验,发现降低CG11837基因的活力显著缩短了它们的寿命,缩短幅度在25%至59%之间。
为了深入探究CG11837基因是否具有延长寿命的潜力,研究人员在果蝇和线虫中进行了该基因的过表达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这两种动物的寿命均显著延长,延长幅度达到12%至35%。
这一发现促使研究人员思考,该基因是否也能延长人类的寿命?虽然直接在人体上进行实验尚不现实,但研究人员通过对人类离体细胞的实验发现,激活CG11837基因能够显著提升抗衰老能力,效果提升了30%。这一系列研究证实了CG11837基因在动物中具有广泛的长寿效应。
健康生活方式的价值
虽然基因在长寿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同样不容忽视。世界银行最新报告显示,通过采取健康长寿措施,到2050年可以挽救1.5亿人的生命,并延长亿万人的寿命。这些措施不仅能够节省医疗费用,还能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社会服务公共支出。
研究表明,养成八种健康习惯(健康饮食、定期体育锻炼、良好睡眠、管理压力、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不吸烟、不滥用阿片类药物和不过度饮酒)能使人的寿命延长多达24年。研究人员计算得出,如果坚持这些健康习惯,有望活到87岁左右,比美国的平均预期寿命长了近10年。
基因与生活方式的相对贡献
那么,基因与生活方式在长寿中的相对贡献度如何呢?研究表明,25%的人能活到90岁,得益于健康习惯与个人基因的共同作用;而活到106岁,则75%归功于基因。
当人们接近100岁及更年长时,基因的作用似乎更为重要。科学家认为,总的来说,我们的寿命约25%归因于基因,75%归因于环境和生活方式。但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托马斯·珀尔斯博士指出,当人们接近100岁及更年长时,这一比例就开始颠倒过来。
结语
虽然基因在长寿中起重要作用,但健康的生活方式对大多数人来说同样至关重要。即使拥有长寿基因,也应该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地延长寿命。正如专家所言,拥有能影响长寿的合适基因组合“就像中了彩票”,但对大多数人来说,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我们能够自主掌控的“长寿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