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阿三”背后的故事:印度籍巡捕与上海租界的那段岁月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阿三”背后的故事:印度籍巡捕与上海租界的那段岁月

引用
百度
9
来源
1.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6364532785052507
2.
https://user.guancha.cn/main/content?id=1351498&s=fwzwyzzwzbt
3.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NI3LO80556BDV2.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4%B8%8A%E6%B5%B7%E5%85%AC%E5%85%B1%E7%A7%9F%E7%95%8C
5.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A7%9F%E7%95%8C
6.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6%B1%89%E5%8F%A3%E8%8B%B1%E7%A7%9F%E7%95%8C
7.
https://zh.wikipedia.org/zh-tw/%E4%B8%8A%E6%B5%B7%E6%B3%95%E7%A7%9F%E7%95%8C
8.
https://www.guozunlaw.com/pc/news-25187.html
9.
https://www.yy.gov.cn/col/col1229131280/index.html

“阿三”这个称呼,承载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它源于上海租界时期,与印度籍巡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段历史不仅见证了中印两国人民的交往,更折射出近代中国屈辱的殖民岁月。

01

印度巡捕与“阿三”的由来

19世纪中叶,随着《南京条约》的签订,上海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英国殖民者为了维护租界内的秩序,开始大量招募印度锡克族人担任巡捕。这些印度士兵身着英式制服,头缠红巾,成为租界内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在上海话中,“SIR”与“三”发音相近,而印度巡捕常被称为“SIR”,久而久之,便被简化为“阿三”。起初,这个称呼并无贬义,仅仅是对印度巡捕的一种俗称。

02

从无贬义到充满敌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阿三”这个称呼逐渐带上了贬义色彩。这背后,是印度巡捕在执行任务时对华人粗暴野蛮的态度,以及他们在五卅惨案中的恶劣行径。

1925年5月30日,上海爆发了震惊中外的五卅惨案。在南京路老闸捕房,印度巡捕竟对手无寸铁的中国工人和学生开枪,造成多人死伤。这一暴行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怒,也使得“阿三”这个称呼蒙上了深深的贬义。

03

文化冲突与融合

在租界时期,印度巡捕与中国民众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一方面,他们是帝国主义的帮凶,执行着对华人的压迫政策;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殖民体系下的受害者,被英国殖民者利用和操控。

在日常生活中,印度巡捕与中国民众有着频繁的接触。他们不仅负责维持治安,还参与了租界内的各种公共事务。在这一过程中,两种文化不可避免地发生了碰撞与交融。

04

历史的反思

如今,“阿三”这个称呼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所承载的历史记忆却永远不会消失。这段历史提醒我们,要以更加包容和理性的态度看待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碰撞。

同时,它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只有国家强大,才能真正实现民族尊严和平等对话。这段关于“阿三”的历史,不仅是中印两国人民共同的记忆,更是近代中国屈辱历史的重要篇章。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