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硕谈炫富家庭教养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黄硕谈炫富家庭教养对孩子心理的影响
春节前夕,一场亲戚聚会让我深刻体会到:什么才是一个家庭最高级别的“炫富”。
炫富的暗流
眼瞅着就要过年了,许多人纷纷收拾行囊,带着孩子回老家。这大过年的最多的就是聚会了,很多时候表面一片祥和,但实际上却暗流涌动,特别是亲戚之间爱比较,比如比较有没有对象、生没生孩子、谁赚的钱多之类的。还有的人在聚会上“炫富”,生怕大家不知道他现在过得有多风光。
炫富的真相
前两年回老家走亲戚,让我印象最深刻,当时我才懂什么是低级炫富、什么是高级别的“炫富”。我们亲戚平辈中嫁得最风光的,当属程程了,她婆家有好几个工厂,她和她老公整天躺在家里享福,真是羡煞旁人。
过年的时候,程程带着儿子回了老家。我们去她家的时候,看她穿了一身价值不菲的皮草,据说要几万块一件,还戴了几条金链子、几个钻石戒指,简直闪瞎了我们的眼睛。我们坐在一起几乎没聊别的,都是她在向我们介绍她身上的衣服和首饰值多少钱,她还给我们展示了她带回来的十个名牌包包。
我旁边的堂妹悄悄地跟我说:“她回家才待两三天,就带这么多包包回来,妥妥地为了炫富啊!”我笑而不语,确实人家有钱,完全可以炫富。程程的儿子12岁了,他也是全身名牌,但一开口说话就立马暴露了教养。看到我们这些长辈,他也不打招呼,程程催了他几次,他也不肯开口,跑到旁边自顾自地玩起了手机游戏。
他玩手机,说话还挺多的,但大多是飙脏话骂人,真是不堪入目。我们几个姐妹的孩子在旁边玩气球,可开心了,但一不小心把气球丢到他身上了。没想到他居然把气球一个个都给捏爆了,还恶狠狠说:“小杂X,你们吵着大爷我玩游戏了。我不高兴了,你们也别想玩!”程程儿子骂人的话简直太难听,孩子们一个个都被吓哭了,我们赶紧过去安慰!
程程始终没说他儿子一句不是,而是向我们解释:“这孩子还小,不懂事,你们不要放在心上!他平时上的可是国际学校,从来不会这样的!”我们姐妹几个都非常生气,赶紧带着孩子走了,以后过年都不过去她家了。
她在我们面前炫耀物质的富有,可孩子却那么没教养,这是最低级的“炫富”了。说句扎心的话:再多的金山银山,摊上这么个没教养的孩子,迟早都得败光!
真正的“炫富”
一个家庭最高级别的“炫富”的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而是精神上的富有,特别是孩子的教养,才是值得我们拿出来“炫”的。如果孩子没教育好,这个家庭势必会走下坡路!
培养“真·壕”品质
第一个品质:善良、有爱心,愿意帮助他人。我之前见过一小男孩抢了乞丐的钱,还撒了一地,真是让人心寒呀,自己不捐钱就算了,还这样为难乞丐,真是太过分了。还有一个小男孩,在大街上抢了别人的帽子,甩来甩去的,最后还弄脏了,但他和他妈妈都没对人家说一句“对不起”。家长太纵容了,孩子完全没爱心,还对人有满满的恶意,等长大了,还不知道他会怎么欺负别人呢?善良看似简单,实则非常难得。善良的孩子,懂得关心他人,哪怕是对一个陌生人,也能伸出援手。这样的孩子,不仅朋友多,今后事业也更容易成功!培养一个善良有爱心的孩子,才是值得我炫耀的事。
第二个品质:尊重他人,懂礼貌、有教养。咱们身边总有那么几个“熊孩子”,插队、骂人、发脾气,好像全世界都得惯着他。殊不知尊重是相互的,“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教养,那可是孩子行走江湖的“尚方宝剑”,藏不住,也装不出来。一个有教养的孩子,走到哪儿都是焦点,因为他懂得尊重每一个人,这种由内而外散发的气质,比任何名牌都吸引人!
第三个品质:谦虚质朴,内在很美!有的孩子,一开口就是“我爸我妈怎么怎么样”,名牌加身,虚荣心爆棚。可你知道吗?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谦虚质朴才是稀缺资源。谦虚的孩子,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他们会不断努力,追求更好的自己。质朴的孩子,不张扬、不做作,他们的真诚和善良,是人际交往中最宝贵的财富,这才是值得我们炫耀的。
第四个品质:宽容大度!有的孩子,在集体里如鱼得水;有的孩子,天天抱怨这抱怨那。其实,问题多半在孩子自己身上。宽容的孩子就像磁铁,能吸引一大票小伙伴,因为他们懂得包容,不斤斤计较,这样的性格,走到哪儿都是香饽饽。家长,别总盯着孩子的那点小委屈,教会他们大气,未来的路才会越走越宽!
家庭教育之道
当下,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已得到家长、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但是在具体家庭教育过程中,家长往往有困惑:应该管什么不应该管什么?怎么把握家庭教育的“度”以达到好的教育效果?如何掌握对孩子既放手又不撒手的分寸,真正帮助而不束缚孩子的成长?这些都是值得每一位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思考的问题。
“直升机”和“甩手掌柜”都不利于孩子成长。现在的家庭教育存在两种截然相反的情况:一类是“直升机家长”,恨不得全天候对孩子紧盯不放,事无巨细安排得异常周密,试图完全控制孩子的成长和发展过程;另一种情况则是完全不管,放任自流,家长基本不关心孩子的成长和表现,有的家长甚至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扔给学校,认为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把孩子交给学校就万事大吉了。
这两类家庭教育方式都不利于孩子成长,都是家长没有定位好自身角色,以致不能正确把握亲子关系的界限。“直升机家长”,是无形中把孩子当成了自己的私有财产或附属品,没有将孩子看作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觉得既然孩子是自己生的,就有权力决定和控制孩子的一切。
著名诗人纪伯伦在一首关于孩子的诗中写道:“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孩子,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在你身边,却并不属于你。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孩子是与父母平等的独立的个体,而不少家长常忽视了教育最为重要的目标之一是培养独立人格。家长只有学会适当放手,给孩子独立成长和体验世界的机会,才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甩手掌柜”式的家庭教育方式是另一个极端,家长没有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孩子就像一株幼苗,需要园丁来浇水、施肥、除草,才能健康茁壮地成长,否则很可能中途夭折或长成一棵歪脖树。
家长既然把孩子带到这个世界,就应该承担起为人父母的责任,从孩子出生起就给予他爱和关注;在需要的时候给予他帮助,孩子才能在成长中得到应有的滋养,焕发出蓬勃的生命力。孩子上学以后,学校承担了一部分教育责任,并不代表家长就可以完全撒手不管了;家长仍需要关注孩子在学习、生活、情绪等各方面的状态,做孩子成长的陪伴者和坚强后盾。
表率、习惯和情绪是家长不能撒手的责任。父母“持证上岗”话题一直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和热议。养育生命、将孩子培养成人,可以说是这个世界上最为重要和艰巨的工作。家长一方面要尊重孩子的独立自主性,给他们充分的成长空间;另一方面也要尽到为人父母的责任和本分,绝不能对孩子放任自流,或者把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推给学校。
身教重于言传,家长要做好孩子的表率和榜样。身为家长,第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对自己的要求,时时鉴察自己的一言一行对孩子带来的影响。父母关系、家庭氛围、父母的心理健康状况及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对孩子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的示范作用是别的教育无法替代的,也是别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仅对孩子说教往往没有效果,行胜于言,家长用自己的行为给孩子做出榜样才是最好的家教。孩子的样子就是家长的一面镜子,孩子的问题很多时候映射的是家长的问题。所以家长在对孩子提要求之前,可以先反省一下自己:我对孩子提的要求自己做到了吗?我平时的言行有没有给孩子做出好的榜样?
注重培养孩子的习惯,让家教的影响更长久。在家庭教育中,家长还有一个不能撒手的,就是培养孩子的习惯。俗话说,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表达、阅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会对孩子一生发展带来重大影响。良好的语言表达习惯,对孩子的人际沟通和交往起到重要作用。
有的孩子说话很冲,语气生硬,让人听了不舒服,原因是平时没有养成好好说话的习惯。家长在平时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家庭语言暴力,批评孩子的时候注意语气和方法,不要动不动就“下结论”或“贴标签”。
爱好阅读的习惯,是通向优秀的路径。孩子一旦开始阅读,就进入了自主学习的状态。阅读不仅能够使人增长知识拓宽视野,而且能增强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练好阅读的童子功,会使孩子受益终身。
坚持运动的习惯,不仅让孩子身体强壮,培养运动中的团队合作意识、规则意识、情绪控制能力等,还能塑造人的坚毅品格,是其他学科学习和活动不能替代的。最好能引导孩子练就一两项能伴随终身的体育特长或技能。父亲在运动方面有先天优势,应该发挥更大作用,多培养孩子对体育的热爱。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适时给予引导和疏解。
有的家长可能觉得,孩子只要吃饱穿暖不生病就能健康长大,实际上并非如此,孩子的心理健康水平也非常重要,对孩子成长有巨大影响。尤其在目前学业压力普遍较大的环境下,学校和家庭要达成共识,充分重视和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共同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平衡发展。家长不管工作多么忙碌、精力多么有限,在孩子回家以后也最好能关注一下他的情绪,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相对和谐宽松的家庭氛围。孩子在学校处于紧张竞争的气氛中,回到家以后要让他舒缓一下压力,适度调节学习生活节奏。当感觉到孩子有情绪方面的困扰时,及时了解原因进行疏导,帮助孩子走出心灵困境。
家长适当放手,孩子才有成长空间。不少家长也明白对孩子的爱要有界限,但在实际生活中总是容易过度关注孩子,“关心则乱”;最后变成控制,使孩子丧失成长的空间和自主性。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来克服自己的控制欲,学会有智慧地适当放手。
不要包办代替孩子的学业任务。大部分家长最关心的是孩子的学业,总想尽自己所能为孩子的学业进步提供帮助,这是人之常情,但是提供帮助一定要有界限、方法要得当。即使家长自身学历高、知识背景强,有足够能力辅导孩子学业,也不能越俎代庖,对孩子的学业过于包办代替或是严密监控。应尽量让孩子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既不让孩子形成依赖性而失去学习动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有助于老师掌握孩子的真实学业水平。家长应允许孩子有做错题的机会和失败的体验,让孩子在失败中总结经验学会成长。家长不要成为孩子学习的监督者或学习助理,而是成为陪伴者,和孩子一起成长。
不要替孩子决定他的兴趣爱好。在孩子的兴趣或特长培养上,很多家长往往从自我出发,按照自己的喜好或功利化目的设计、决定孩子的兴趣方向,没有考虑孩子的天赋特性和真正兴趣,导致孩子痛苦不堪。家长应该提供丰富的机会,让孩子广泛接触各种项目;在不断尝试的过程中,孩子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年龄的增长逐步聚焦,寻找到自己真正的兴趣爱好。只有真正的热爱,才能激发人的潜能和创造力,也才能有恒心和毅力坚持。家长可以提供建议,但应该充分相信孩子的分辨和选择能力,不要事事替孩子做主。
不要过多干预孩子的学校生活。家长应尊重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规律性,对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可以建言但不要过多干预。即使出于对孩子的关心,也不要在不完全了解情况的前提下,随意批评学校或老师,那样只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对孩子在学校遇到的问题,要及时关注但不要反应过度。比如孩子如果遇到了校园欺凌,家长一定要提供保护和支持,但如果孩子只是和同学发生一些小矛盾,就不要反应过激,甚至把矛盾扩大化。可以提供化解矛盾的合理建议,同时也锻炼孩子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家长不要因为对孩子的保护欲而处处冲在前面,孩子总有一天要离开父母的庇护,独立面对世界,所以要从小培养他们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结语
真正的“炫富”不是物质的堆砌,而是孩子身上散发出的优秀品质。作为家长,与其在他人面前炫耀财富,不如将精力投入到孩子的教育和培养上。因为,一个有教养、有爱心、有责任感的孩子,才是一个家庭最值得骄傲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