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主线贯通,明年通车将缩短粤港车程至30分钟
深中通道主线贯通,明年通车将缩短粤港车程至30分钟
2023年11月28日,伶仃洋上,一条巨龙横空出世——深中通道海底沉管隧道实现贯通,标志着这一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的主线正式贯通。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交通枢纽,深中通道全长约24公里,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建成后将把深圳至中山的车程从现在的2小时缩短至30分钟以内,成为连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群的交通大动脉。
工程奇迹:10项世界之最
深中通道是一座名副其实的超级工程,创造了多项世界纪录。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世界最长、最宽的钢壳混凝土海底沉管隧道,全长6.8公里,双向八车道,沉管段由32节钢壳沉管和1个最终接头连接而成。在建设过程中,项目团队攻克了封闭式隔仓混凝土填充密实度等世界级难题,研发出高流动性自密实混凝土,确保了每个仓格的混凝土脱空率稳定在2-3毫米之间。
在桥梁建设方面,深中通道同样创造了多项世界之最。深中大桥主跨长达1666米,是世界跨径最大的全离岸海中钢箱梁悬索桥,桥面高达91米,通航净高76.5米,为世界桥梁之最。面对珠江口开阔水域和强台风频发的挑战,建设团队研发了新型组合气动控制技术,将抗风性能提升至88米/秒,足以抵御17级台风。
深中通道的智慧化管理水平同样令人瞩目。全线配备了雷视拟合设备,实现车辆轨迹的实时追踪。隧道内安装了气象检测器和气象雷达,配合气动控制技术,确保行车安全。最值得一提的是,项目同步建设了数字孪生平台,通过1:1的三维仿真建模,实现24小时实时监控,具备车辆智能追踪与驾驶行为分析、危险品运输车辆管控等智慧管控功能。
破解交通瓶颈:打造“半小时生活圈”
深中通道的建设,将彻底改变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格局。目前,深圳与中山之间主要依靠虎门大桥连接,高峰期经常出现拥堵。深中通道建成后,不仅将车程缩短至30分钟以内,还将有效缓解虎门大桥的交通压力,提升整个区域的交通效率。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A”字形交通主骨架的关键一横,深中通道将与深圳机场、广深沿江高速二期、中开高速等形成互联互通的交通网络。深圳、中山、广州三地的跨市交通将得到极大简化,深中通道+的效应正在显现。目前,深圳与中山之间已开通两条跨市公交线路,广州南沙区也在规划跨市公交线路,进一步便利三地居民的出行。
区域融合:开启协同发展新篇章
深中通道的建设,不仅是一条交通通道的开通,更将开启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的新篇章。从经济体量上看,深圳、广州的GDP排名全省前二;中山、江门虽体量不大,但具备产业基础扎实、土地开发空间广阔等方面的优势。深中通道恰恰成为珠江两岸城市的“平衡器”,带动金融、科技等要素的流动,推动循环畅通大湾区的构建。
深中通道的开通,将为宝安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作为深圳经济产业资源内外交汇的“桥头堡”,宝安区将依托深中通道,进一步辐射湾区城市群。宝安区发改局综合规划科博士盘宇章表示,宝安优势在于先进制造业的聚集,深中通道的落成,将有助于宝安这一比较优势发挥作用。未来宝安区还将围绕总部经济聚集区,招引更多总部企业、链主企业,打造品牌力强、附加值高的服务性产业,城市能级得到进一步提升。“宝安将牢牢把握区域合作主动权,与珠江口西岸城市进行招商合作机制、利益共享机制的创新探索,更好发挥宝安的产业优势,实现产业创新从点到面的突破。”
深中通道的建设,凝聚着超过1.5万名建设者的心血与智慧。从2016年12月西人工岛开工,到2024年6月正式通车,这条跨越伶仃洋的“巨龙”见证了中国基建的飞速发展。随着深中通道的建成通车,珠江口东西两岸将实现“深中同城”的美好愿景,粤港澳大湾区的融合发展也将迈入新的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