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九个关于中国上市公司全球化的洞察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九个关于中国上市公司全球化的洞察

引用
1
来源
1.
https://www.cbnri.org/news/5446731.html

近年来,中国企业"出海"蓬勃发展,企业参与国际交流的方式、重点区域都在动态变化,企业全球化发展正在步入一个全新阶段。第一财经研究院发布的《跨越山海│2024中国企业全球化报告》对近年来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过程中呈现出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方向与新方法进行分析,希望能够记述新时代中国企业的全球化历程,为中国企业未来的全球化发展提供借鉴,并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企业面向全球化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一、整体来看,越来越多的中国上市公司开始进行全球化尝试

近年来,在6753家中国上市公司样本中,披露海外业务的公司数量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全球市场的重要性,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2018-2023年,第一财经研究院·中国企业全球化指数增长了47.3%,这意味着中国企业在全球的市场规模持续扩大。

二、样本企业全球化表现基本稳定,虽然尾部企业研发投入增速拖累企业全球化整体评分,但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仍然保持较高水平

2023年,样本企业平均全球化总分为30.24分,低于2021年和2022年0.39分和0.31分。从一级指标来看,全球化发展平均得分由2021年的9.50分降至2023年的8.82分,明显走低。全球化发展指标主要度量企业技术创新与海外扩张的表现。同时,近3年来,全球化经营指标基本维持稳定,反映样本企业海外经营、资产负债、市场占有率方面的稳定;随着一系列政策引导,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披露ESG报告,我们看到企业整体在社会责任方面的得分有所提高。

三、样本企业在全球化发展方面的得分下降主要与企业研发投入增速放缓有关

以A股上市公司为例,2022、2023年研发投入增速的中位数分别为11.08%和6.82%,但研发投入的平均增速仍维持在25%附近,这种数据分布的倾斜主要与尾部企业研发投入增速放缓有关。实际上,企业对研发的重视程度仍然在提高,A股上市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从2021年的4.08%上升到2023年的4.40%。从某种意义上讲,尾部企业研发投入的增速下降,可能与尾部企业在经营层面的压力有关。

四、从样本企业主要权属分布来看,2023年外资企业全球化综合表现仍然最突出,国有企业近年来在经营海外市场方面有明显改善

样本企业中数量最多的企业为民营企业,其次是国有企业、公众企业以及外资企业,我们对这些主要权属企业全球化表现进行观察。2023年,外资企业全球化综合表现最好,平均总分为35.13分;民营企业平均总分为31.60分;国有企业和公众企业的平均总分则在28-30分之间。

从细分指标来看,外资企业海外收入方面的得分更高,这代表着他们有更高的海外收入增速与海外收入占总收入比;与我们2023年的报告中结论类似,外资企业在研发创新方面仍具有一定优势,这在一定程度上对其全球竞争力提供了支撑。国有企业则在社会责任方面有出色的表现。

具体看研发方面,2023年,外资企业的平均得分为10.84分,其次为民营企业(9.46分),公众企业、国有企业的研发得分则分别为8.18分、8.02分。外资企业在研发、专利申请方面具有更突出的表现,这离不开人力方面的投入。从员工分布看,外资样本企业技术人员占比的平均值为25.79%,高于其他三类企业约5个百分点。从某种意义上讲,民营、国有企业可以通过进一步提高人力投入,吸纳技术人员,提升研发、技术创新能力。

海外收入方面,2023年,外资企业平均得分为8.13分。国有企业的得分在这四类主要权属企业中最低,仅为5.18分。但从趋势上来看,2021-2023年,国有企业海外经营情况有改善的趋势,从三年海外收入增长来看,国有企业海外收入增速持续走高。

五、企业全球化的整体表现与员工规模正相关,这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大中型企业在全球化综合表现方面领先且更重视研发,小型企业则对海外并购更加关注

2023年,企业全球化表现均与员工规模呈正相关。万人及以上员工规模的企业平均全球化总分达到了37.17分,其次是千人级别员工规模的企业(32.01分),低于千人员工规模的企业平均总分仅为26.55分。员工数量达到万人及以上的企业在海外市场行业占有率、财务健康、研发以及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拥有更高的得分。

整体来看,万人及以上级别员工规模的企业在研发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2023年,平均研发得分为10.15分,高于其他两类企业。这些大型企业往往具有更高的研发人员占比,这些人力投入为企业在前沿领域的竞争提供了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对样本中的外资企业而言,小型企业(低于千人员工规模的企业)反而拥有更高的平均研发得分。这可能与近年来引进海外归国人员创业有关,这些新兴企业对技术创新更加执着,也正是这些坚持让他们得以走在技术的最前沿。在第一财经研究院的实地调研中,就遇到不少这样的企业,他们当中有的已经成长为行业发展中本土企业的标杆。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家出台一系列政策鼓励外商企业投资设立研发中心,2023年《关于进一步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研发中心的若干措施》出台,也给外资企业研发人员的扩张提供了支撑。在我们的外资样本企业中,2023年低于千人员工规模的企业的技术人员占比高达35.99%。

低于千人员工规模的样本企业更倾向通过并购扩张实现全球化发展,平均并购得分为1.76分,高于其他两类企业。在海外投资方面,不同规模企业的选择存在差异。这也与企业发展阶段有关,对于大型、中型企业(万人及以上级别和千人级别员工规模的企业)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一定的资金实力,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选择,比如绿地投资。绿地投资的回报期往往更长,给企业经营带来更多不确定性。

通常意义下,实现较高的全球化发展水平需要约10年时间的积累,“年轻”企业更倾向于通过并购扩张。

2023年,企业全球化表现与成立时长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整体来看,成立时间越长,全球化总分平均水平更高。2023年,成立时长在20年以上、11-20年、6-10年和5年及以下的企业全球化平均总分分别为31.12分、31.50分、23.79分和17.38分。对于成立时间超过20年的样本企业而言,上述的正相关关系不再明显,其全球化平均总分在过去三年中均略低于成立时长在11-20年的企业。从细分指标来看,成立时长超过10年的企业在海外收入、财务健康以及研究发展、社会责任等方面均有更好的表现。

其余指标中,2023年,并购得分与企业成立时长呈负相关关系。成立时间短的企业相比于成立时间长的企业更有动力寻求快速拓展的方式,因此在并购方面表现更加活跃。

2023年,成立时间五年及以下的样本企业平均市场规模得分为5.84分,其次是成立20年以上的企业(4.72分),成立6-10年的企业以及11-20年的企业的平均市场规模得分均低于4.50分。这样的结果代表那些年轻企业仿佛拥有更大的市场规模。

实际上,造成这种差异往往是因为行业属性的差异。对于信息技术、可选消费领域的企业而言,“年轻”企业往往更容易短时间内在细分市场扩大规模,取得可观的市场地位。而对于成立时长超过20年的样本企业而言,它们大多来自工业行业,往往经历了中国制造产业不断升级的过程,实现了从粗放加工到智能制造的转型,从而奠定了行业地位,这些往往需要更长时间的积累。

六、沿海省市的样本企业在全球化综合表现方面具有一定领先优势,比如山东、浙江与江苏等地

华东、华北以及华中地区省市的企业在全球化平均水平方面领先。其中,山东省、浙江省以及江苏省的上市企业全球化表现最为出色,2023年,三省样本企业的平均总分均超过了33分,可将其视作第一梯队。此外,天津、广东省、安徽省、内蒙古自治区以及河北省等内地地区的样本企业平均总分也超过了31分。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优势、贸易便利性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这些地方企业全球化发展的优势。

七、近年来,汽车相关行业海外收入快速增长,与中国新能源车出海的成功有关;半导体、电气设备、硬件设备、机械等技术密集型制造业对研发的重视,奠定了行业的全球竞争力

分产业来看,2023年,第二产业的上市企业普遍拥有着更好的全球化综合表现,平均总分为33.70分;其次是第一产业企业(26.07分),第三产业的企业得分最低,为23.80分。从细分指标来看,第二产业企业在社会责任、海外收入、财务健康以及研发方面均有更好的表现。中国服务业全球化水平的表现仍然相对落后,虽然服务业的不可贸易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服务业参与全球竞争,但是随着近年来对服务贸易的重视,未来第三产业全球化发展有望加速。

我们根据Wind二级行业分类,选取含样本企业数量超过150家的主要行业进行观察。整体来看,高技术行业的全球化发展水平相对领先。2023年,半导体行业的样本企业全球化平均总分为37.24分,在主要行业中最高。电气设备、硬件设备、汽车与零配件以及机械行业样本企业的平均总分也均超过了35分。这些行业普遍重视研发,其中半导体行业的研发平均得分高达13.61分,对行业全球竞争力提供了支撑。非银金融及房地产行业中企业全球化表现相对落后,两个行业中的样本企业平均总分均低于20分。

从海外收入表现方面来看,汽车与零配件行业中的样本企业普遍在海外收入方面拥有着突出的表现,平均分高于其他主要行业,达到9.69分。2023年,伴随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在全球化市场竞争力提升,行业海外收入快速增长,汽车与零配件行业上市企业境外业务收入增速的中位数则达到了15.25%,是全部A股上市企业中位数水平的近10倍。

八、近年来,中国企业全球化水平持续深化,在全球化水平较高的企业中,国有与民营企业的差距正在缩小

为了更好地探究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经验,我们还考察全球化领先企业的表现。基于第一财经研究院此前的研究基础,我们将近三年海外收入占比超过25%的企业视作全球化领先企业,这些企业的全球化发展水平已经相对成熟,对他们的趋势分析可以深入了解中国企业全球化发展的经验。

2023年,全球化领先企业共1442家,在过去三年呈现增长趋势,显示企业全球化的水平在持续深化。2023年,全球化领先企业中民营企业占比最高,共有974家企业,占比高达67.5%;其次是国有企业(215家)占比15.0%;然后分别是公众企业(93家)、外资企业(72家)与其他类型企业(88家),占比分别为6.4%、5.0%与6.1%。从时间序列数据来看,2021-2023年,入选全球化领先企业的国有、民营及外资企业数量均有所增加,公众企业数量则由2021年的96家下降至93家。

从全球化得分来看,2023年,国有与民营的全球化领先企业的全球化综合表现正在接近。2023年,民营全球化领先企业的平均总分为40.38分;而国有企业的平均总分则为39.86分,两者差距由2021年1.49分缩小至0.52分。另一方面,与全部国有企业的表现不同,全球化领先的国有企业平均总分也在近三年中呈现上升趋势,显示出这些领先的国有企业在全球化发展方面的持续深化。

九、香港特别行政区企业中全球化领先企业比例最高,北京生物医药行业全球化领先企业拉高整体全球化表现

从总体数量来看,2023年,广东省拥有最多的全球化领先企业,入选数量达到278家。在其他上市企业表现较好的区域,如浙江省、江苏省以及山东省入选全球化领先企业的数量处于较高水平,2023年分别达到237、192和103家。除此之外,香港特别行政区、上海、北京以及福建省入选数量也均超过了50家。上述地区中,2023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山东省以及浙江省入选比例相对较高,分别达到32.45%、29.77%和29.44%。

从领先企业的全球化平均总分来看,北京具有明显优势。2023年北京全球化领先企业的平均全球化总分为43.27分,高于上述其他区域。北京的领先主要与医药生物行业的发展有关。2021年北京市印发了《北京市加快医药健康协同创新行动计划(2021—2023年)》,当地医药健康产业快速发展,头部企业在行业中具有强大的竞争力,在市场规模、海外收入以及研究发展三个指标中均有较高的得分。

(本文题图来源:第一财经)

本文原文来自第一财经研究院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