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胡适与朱自清:时代变迁中的亲情表达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胡适与朱自清:时代变迁中的亲情表达

引用
腾讯
7
来源
1.
https://weread.qq.com/web/search/books?author=%E6%9C%B1%E8%87%AA%E6%B8%85&ii=b6132740813ab8e0dg016302
2.
https://zh.wikipedia.org/zh-hk/%E8%83%A1%E9%81%A9
3.
https://www.ruiwen.com/wenxue/beiying/102821.html
4.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3%A1%E9%81%A9
5.
https://wangyurui.com/posts/bei-ying-065eb135
6.
https://news.pku.edu.cn/xwzh/129-100541.htm
7.
https://wxpl.ajcass.com/Magazine/GetIssueContentList?1=1&PageSize=20&sortName=%20sortid,startpagenum%20&sortOrder=%20asc%20&page=27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胡适的《我的母亲》和朱自清的《背影》是描写亲情的经典之作。这两篇文章虽然都表达了深切的亲情,但由于时代背景和作者经历的不同,其表达方式和情感基调却有着显著的差异。

01

《我的母亲》:清末民初的母爱

胡适在《我的母亲》中回忆了自己童年时期母亲对他的教育和影响。文章写于1936年,但所描述的事件发生在清末民初,那时中国正处在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时期。胡适的母亲冯顺弟是一位典型的中国传统女性,她对胡适的教育既严格又充满慈爱。

在文章中,胡适详细描述了母亲如何在日常生活中教导他做人做事的道理。比如,母亲会因为胡适说了一句轻薄的话而重重地责罚他,也会因为胡适说了不该说的话而让他跪在佛堂前认错。这些细节展现了母亲对胡适的严格要求,同时也体现了她对儿子的深切关爱。

胡适的母亲还通过自己的言行来影响儿子。她对待家人和仆人的宽容与仁慈,以及在处理家庭纠纷时的智慧,都给年幼的胡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种言传身教的方式,不仅塑造了胡适的性格,也成为了他日后为人处事的准则。

02

《背影》:民国时期的父爱

相比之下,朱自清的《背影》则展现了一种不同类型的亲情。这篇文章写于1925年,描述了朱自清与父亲在浦口火车站离别的情景。与《我的母亲》不同的是,《背影》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父亲为儿子买橘子的过程,来展现父爱的深沉。

在文章中,朱自清详细描绘了父亲穿过铁道、爬上月台为他买橘子的情景。父亲肥胖的身躯、蹒跚的步伐,以及努力攀爬的样子,都深深印在了朱自清的脑海中。这个场景不仅展现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也体现了朱自清对父亲的深深思念。

与《我的母亲》相比,《背影》的情感表达更为浓烈。朱自清多次提到自己看到父亲背影时的感动和泪水,这种直接的情感流露,让读者能够深切感受到父子之间的深情。

03

时代变迁中的亲情表达

两篇文章的差异,反映了时代变迁对亲情表达的影响。在清末民初的《我的母亲》中,亲情的表达更多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教养和影响中,母亲的教育方式严格而理性。而在民国时期的《背影》中,亲情的表达则更加具体和感性,通过一个具体的场景来展现父爱的深沉。

这种差异背后,反映了中国社会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型。在清末民初,中国社会仍保持着传统的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更多是教育者和管理者。而到了民国时期,随着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也发生了变化,父亲的形象开始更多地展现出温情和关怀的一面。

对于当代写作者来说,这两篇文章提供了宝贵的写作经验。无论是通过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亲情,还是通过具体场景来表达情感,关键是要写出真实的情感和体验。同时,也要注意时代背景对亲情表达的影响,让作品更具深度和感染力。

在当今社会,家庭结构和亲情表达方式都在不断变化。我们或许可以从这两篇经典之作中获得启发,用文字记录下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亲情故事。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