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担创新融资模式,精准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山东农担创新融资模式,精准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山东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山东农担”)自2017年成立以来,始终致力于破解“三农”融资难题。截至2024年11月底,山东农担累计为30.7万户农业经营主体提供1961亿元担保贷款,项目累计代偿率仅为0.51%,多项主要经营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创新融资模式破解“三农”融资难题
政银担合作机制:构建全覆盖服务体系
山东农担创新政担合作机制,坚持机构下沉、人员下沉,搭建了“公司总部+市级管理中心+县级办事处+镇街农担工作站”的四级服务网络。目前,已在154个区县设立农担办事处,镇街农担工作站达到1007个,撬动全省政担合作层面4000多人参与农担工作,形成全覆盖工作体系。
同时,山东农担深化银担合作机制,构建银担联席会议机制,推进系统互联、政策互通、问题互答、展业交流;引入人行支农支小再贷款机制,为农商行等地方法人机构拓展低成本资金来源。此外,还与省妇联、省知联会、省农广校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基本实现省级层面涉农部门合作全覆盖。
供应链金融创新:打造特色业务模式
山东农担抢抓供应链金融迭代机遇,推出“供应链+票据+担保”业务模式,为供应链票据开立、贴现、融资等环节提供“无缝式嵌入、上下游延伸”担保服务,实现金融链与产业链间的有机协同。探索创新供应链业务模式,试点开展“供应链直通”业务,打破传统银担合作模式。截至目前,累计与70家核心企业开展供应链业务合作,提供担保贷款36.1亿元。
数字化转型:构建智慧服务平台
山东农担以数字化转型为引领,用大数据思维打通金融场景和乡村场景,探索出一条农村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新模式。“数字供应链增信平台破解农业融资难贵烦”项目在2024年全国数字乡村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公司按照“1+2+3+N”的数字化转型总体架构,推进“业务线上化、流程自动化、风控智能化、产品数字化”,取得良好成效。着力构建全省涉农数据一张网,围绕“聚数、治数、用数”不断探索,打造了鲁担智慧服务平台、电子仓单平台等场景化获客、闭环化管理的创新产品。
典型案例彰显创新成效
“强村贷”:激活组织动能
山东农担与省委组织部共创“强村贷”产品,破解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无资产、无资金困境。截至目前,通过“强村贷”产品,累计为3900多个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提供贷款担保37.3亿元,助力村集体经济发展,实现了支部有作为、集体增收益、农民得实惠。
“大田托管”:实现降本增效
山东农担深度融合“万村共富”行动,强化顶层设计,依托“农政银担”联合机制,构建“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政策性工具+金融科技+现代农业”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务模式。基于自主开发的“大田托管”智慧服务平台,综合运用卫星遥感、区块链等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产业、资金闭环的“双闭环”管理。截至目前,该模式累计支持2356个村集体等经营主体担保贷款26.6亿元,实现种植业成本下降12%、粮食增收10%。
绿色惠农:助力低碳发展
山东农担落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战略,创新推出“碳惠保-生猪贷”“林权+碳汇”“耕海贷-海洋碳汇贷”等绿色惠农产品。累计向碳汇农业领域投放担保贷款500万元,实现了富碳农业新突破。
社会责任与未来展望
山东农担不仅在业务规模上领跑全国,在风险管理上也表现优异。公司始终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把风险管理能力建设作为持续健康发展的生命线,走出一条充分认识风险、源头管控风险、多方分担风险、温情化解风险的农业信贷担保特色道路。截至目前,山东农担累计代偿率0.51%,连续五年在国家农担公司风险管理评估评价中获评A级。
面向未来,山东农担将继续以数字化转型为核心驱动力,优化金融服务模式,强化科技赋能,致力于成为金融支农的先锋力量,持续为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