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网络欺凌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与应对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网络欺凌下的中学生心理健康:现状、影响与应对

引用
腾讯
7
来源
1.
https://new.qq.com/rain/a/20240307A05SRD00
2.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roll/2024-11-12/doc-incvvcyk8877374.shtml
3.
http://psy.china.com.cn/2024-04/25/content_42769914.htm
4.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26860
5.
https://editverse.com/zh-CN/%E7%BD%91%E7%BB%9C%E6%AC%BA%E5%87%8C-%E9%9D%92%E5%B0%91%E5%B9%B4%E5%BF%83%E7%90%86%E5%81%A5%E5%BA%B7/
6.
https://www.forwardpathway.com/114250
7.
https://zh.stopbullying.gov/cyberbullying/what-is-it

网络欺凌已成为影响中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据最新研究显示,15%-35%的儿童和青少年曾经历网络欺凌,这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如焦虑、抑郁、自尊心下降等问题。如何应对网络欺凌,保护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01

网络欺凌的现状与危害

网络欺凌是指通过电子手段进行的有意攻击行为,通常表现为恶意的言语攻击、散布谣言或其他形式的骚扰。根据2022年Pew Research Center的调查,约46%的美国青少年(13至17岁)曾经历过网络欺凌,这一数据凸显了这一问题的普遍性和严重性。网络欺凌不仅影响青少年的社交生活,还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了深远的影响。

网络欺凌的形式多种多样,包括但不限于恶意的名字叫喊、网络骚扰、社交媒体上的排斥和网络跟踪等。这些行为可能导致受害者在情感、社交和学业方面的短期和长期后果。短期内,受害者可能会感到孤立、焦虑和抑郁,甚至出现自杀念头。长期来看,网络欺凌可能导致受害者在社交关系中产生信任问题,影响他们的学业表现和职业发展。研究表明,64%的网络欺凌受害者在学业上遭受了负面影响,而66%的女性受害者感到无力反抗。

此外,网络欺凌的影响并不仅限于受害者,施暴者也可能面临心理健康问题。施暴者往往在社交关系中表现出更高的攻击性和情感冷漠,这可能导致他们在成年后形成不健康的人际关系模式。因此,网络欺凌不仅是一个青少年个体的问题,更是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亟需引起广泛关注。

02

真实案例:网络欺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让我分享一个令人痛心的真实案例。2022年,在某精神卫生中心进修儿童精神病学时遇到的一个11岁男孩。孩子当时正在上五年级,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平时由爷爷奶奶代养,是名副其实的留守儿童。妈妈说孩子从小就很听话,学习很好,让远在他乡的父母很省心。每次和孩子视频的时候,孩子都是开开心心的,一切看起来都风平浪静。

直到有一天,孩子和爷爷奶奶说肚子不舒服,不想上学了,爷爷奶奶以为孩子生病不舒服,带到医院看诊,照B超说是有“肠系膜淋巴结炎”,让吃点肠胃药就行。孩子吃了几天药,肚子不舒服的情况倒是好了,但是还是不想上学。爷爷奶奶没办法,只好打电话给在外打工的父母。

妈妈接到电话,风急火燎地从外地赶回来,问孩子,“是不是想爸爸妈妈了?”

孩子懂事地说,“爸爸妈妈赚钱很辛苦,我要好好学习。”

妈妈在家待了几天陪孩子,孩子心情肉眼可见地好起来了,去了学校几天,但是每次去学校都要磨蹭很久,和之前兴高采烈地上学形成了鲜明对比。

妈妈看孩子情况慢慢稳定了,能上学了,又回到外地接着上班。没过几天,原本还能坚持上学的孩子出现了强烈的情绪反应,每次都哭着喊着说不要上学,自己在家上学。爷爷奶奶好言相劝不起作用,就由着孩子在家自学。本来以为在家待着就能好转,没想到孩子情况越发严重了,出现了幻听,总听到别人骂他“去死”,夜里睡得好好地,会突然尖叫“不要”,醒来之后大哭......

爷爷奶奶看着孩子的情况无能为力,很是焦虑,只好又把妈妈叫回来。妈妈回来后,看到孩子眼里完全没有了少年应有的光彩,变得神情恍惚,嘴里总是念叨着什么,也听不清在说什么,就把孩子带到专业的精神心理科看诊。

经过医生看诊后用药把孩子情绪稳定下来,在心理治疗师引导下,孩子终于讲出了隐藏在内心3年的秘密,原来,孩子在学校一直遭遇着校园霸凌!最开始,孩子因为长得比较胖,被同伴叫“皮哥”(pig),后来孩子表示不喜欢这个称呼,和老师说了,老师当时批评了取外号的同伴,同伴消停了几天,又开始取别的外号,这次是“八戒”,反正就是一听就能想到孩子胖的称呼。

除了被叫外号,孩子还经常莫名其妙被掐。比如站得好好的,突然被人撞到,胳膊被掐了一下,再看周围的人,围着一圈笑成一团,好像什么事没发生一样。

上体育课时,因为体型胖,孩子动作有点慢,所以经常被喝倒彩:


一个人说,“看,他跑得好快,第一名呀~”
另一个人好像唱二人转似的,“你是不是傻了,明明是倒数第一,哈哈哈……”

孩子对发生的一切,感到无比苦恼,不明白为什么会被如此对待,回去和爷爷奶奶说,爷爷奶奶安慰他说,“放宽心点,别人说什么不要往心里去”。

想到父母在外打工的不易,孩子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所以,每次听到孩子汇报自己学习的成果,父母都由衷地欣慰。就这样,孩子在同伴的不断嘲笑、挖苦的夹击下,变得越来越胆小,情绪波动很大。以前从来不在家发脾气的孩子,总是动不动就被几句话惹毛,爷爷奶奶觉得孩子年纪小,也没多想什么原因。

终于有一天,累积在心中的压力就像火山爆发一样喷泻而出,孩子被彻底压垮了,他说什么都不愿意上学,仿佛总是听到有人咒骂自己,晚上总是被噩梦惊醒......孩子变成现在这个样子,是父母压根都没有意料到的。当时妈妈听到孩子的事情,难过、自责、无以言表,抱着孩子落泪不止,她万万没想到,孩子竟然遭受了这么大的精神压力,而自己作为妈妈,竟然一直没有发现孩子的艰难处境。

这个案例揭示了网络欺凌对中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远超我们的想象。受害者可能出现情绪波动、社交退缩、学业成绩下降等表现,甚至导致精神恍惚、幻听等严重心理问题。

03

如何应对网络欺凌

面对网络欺凌,我们需要建立一个多方合作的综合防治体系:

  1. 技术防护:利用AI监控系统和自动化监测工具,及时识别和处理网络欺凌事件。例如,国际奥委会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实施的AI监控系统,将实时监测数千个社交媒体账户,覆盖超过35种语言,能够识别和标记出具有攻击性的消息。

  2. 法律规制:加强立法和执法力度,为受害者提供法律援助。在中国,重新修订后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加入了网络欺凌内容,为保护未成年人免受网络欺凌提供了法律依据。

  3. 教育干预:学校应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对网络欺凌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家长也需要参与其中,关注孩子的异常行为和情绪变化,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4. 建立支持系统:为受害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和同伴支持,帮助他们走出阴影,重建自信。

  5. 多方合作:学校、家庭、社区和政府部门应共同努力,形成合力,为青少年创造一个安全、健康的网络环境。

网络欺凌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应对。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为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