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一首歌里的“大音希声”
《道》:一首歌里的“大音希声”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987年,香港才子黄霑为电影《倩女幽魂》创作了一首插曲《道》,以诙谐幽默的方式诠释了道家哲学中的“道”。这首歌不仅成为了电影的经典配乐,更引发了人们对道家音乐美学核心理念“大音希声”的思考。
“大音希声”的哲学内涵
“大音希声”出自《老子》第二十五章,是道家音乐美学的核心理念。它强调真正的音乐是无形无象、不可名状的,体现了道的朴拙、本真、自然和无为。正如蒋锡昌在《老子校诂》中所说:“‘大曰逝,逝曰远,远曰返’三句,可‘包括老子全部之哲学’。”
《道》与“大音希声”
黄霑的《道》正是对“大音希声”理念的现代诠释。这首歌以轻松诙谐的旋律,配合黄霑独特的粤语和普通话演绎,将深奥的道家哲学变得通俗易懂。歌词中反复吟唱的“道可道非常道”,既是对《老子》第一章的引用,也是对“大音希声”理念的呼应。
道家思想在现代音乐中的体现
“大音希声”的理念不仅体现在古代音乐中,也在现代音乐中得到了新的诠释和发展。以中国传统音乐南音为例,其吹管乐部分就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理念。南音中的南箫,以其饱满浑厚、柔美圆润的音色,统领全曲,展现了音乐的本真之美。
在现代音乐创作中,越来越多的音乐人开始尝试将道家思想融入作品。他们通过简约的旋律、自然的音色,以及对“留白”的运用,来诠释“大音希声”的美学理念。这种尝试不仅丰富了音乐的表现形式,也让道家哲学以更生动的方式呈现在人们面前。
音乐与哲学的相互影响
音乐与哲学,看似两个不同的领域,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音乐通过旋律和节奏传递情感,而哲学则通过理性思考探索人生。当两者相遇,便产生了如《道》这样的艺术作品,让抽象的哲学思想变得具体可感,也让音乐有了更深的内涵。
正如黄霑在《道》中所展现的,音乐不仅是艺术,更是一种哲学的表达。它让我们在旋律中寻找生命的真谛,在节奏中感受宇宙的律动。而“大音希声”这一理念,也提醒着我们在喧嚣的世界中,保持一颗宁静的心,去聆听那些最本质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