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小白 wenxiaobai
资讯
历史
科技
环境与自然
成长
游戏
财经
文学与艺术
美食
健康
家居
文化
情感
汽车
三农
军事
旅行
运动
教育
生活
星座命理

春节压岁钱攀比:一场亟待刹车的“金钱竞赛”

创作时间:
作者:
@小白创作中心

春节压岁钱攀比:一场亟待刹车的“金钱竞赛”

引用
澎湃
9
来源
1.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87259
2.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988276
3.
http://legalinfo.moj.gov.cn/zhfxfzzx/fzzxyw/202402/t20240220_494824.html
4.
https://www.163.com/dy/article/JLVAMPHO0521WC76.html
5.
https://news.dayoo.com/society/202402/14/140000_54630268.htm
6.
https://www.chinanews.com.cn/sh/2025/01-15/10353461.shtml
7.
http://comment.anhuinews.com/ruiping/
8.
https://www.shobserver.com/staticsg/res/html/web/newsDetail.html?id=845010&sid=11
9.
http://focus.cnhubei.com/dhgd/p/18865406.html

春节前夕,一则关于压岁钱的新闻引发热议:湖南邵阳的赵蕾给16个孩子发了总计8000元的压岁钱,几乎花光了年终奖。类似的情况在全国各地普遍存在,压岁钱的数额逐年攀升,从过去的几十元涨至数百甚至上千元,这让许多人感到经济和心理上的双重压力。

01

压岁钱攀比: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现象

压岁钱原本是春节传统习俗中的一项美好祝福,寓意着“压住邪祟”,寄托了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祝福。然而,近年来,这一传统习俗却逐渐演变成了一场场“金钱竞赛”。

在福建莆田,压岁钱平均高达12000元;北京地区,压岁钱也达到了2900元的水平;浙江更是出现了3100元或3000元的大额红包。就连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压岁钱的数额也在逐年攀升。

这种攀比现象给许多人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赵蕾的经历并非个案,许多年轻人和老年人都面临着同样的困境。一位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吐槽:“去年忙活一年,我的年终奖才7200元。春节给压岁钱,就花光了我的年终奖。”

02

攀比背后:多重因素驱动

压岁钱攀比现象的出现,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消费能力增强,压岁钱的数额也随之水涨船高。其次,互相攀比的心理是压岁钱数额上涨的重要推手。在一些地方,压岁钱的多少甚至成了衡量亲情和友情的标准,形成了“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的尴尬局面。

社交媒体的普及也加剧了这种攀比心理。人们在社交平台上晒出收到的压岁钱,无形中制造了一种“大家都在给大额压岁钱”的氛围,进一步推动了攀比之风。

03

负面影响:压岁钱攀比之殇

压岁钱攀比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对个人而言,这无疑是一笔沉重的经济负担。许多年轻人和老年人为了面子,不得不咬牙给出远超自身承受能力的压岁钱。一位网友表示:“我每年都是只出不进。十几个孩子,有些可能一年才和他们见一次面,甚至都叫不出名字。但是不给不行,给少了又怕被议论。”

对家庭而言,压岁钱攀比可能导致家庭关系紧张。一些家庭因为压岁钱的问题产生矛盾,甚至影响到亲情关系。一位网友分享道:“我老公那边要给5个孩子压岁钱,每人600元,总共3000元。我娘家这边更多,7个孩子,每人也是600元,总共4200元。这笔开销对我们来说真的很大。”

对社会而言,这种攀比之风不利于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它不仅助长了物质主义倾向,还可能影响下一代的价值观形成。山东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忠武指出:“压岁钱的本意是表达对孩子健康、幸福的一种祝愿和期待,初衷是好的。但在一些地方,压岁钱水涨船高,甚至给一些家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负担;也有一部分人互相攀比,使得压岁钱的寓意‘变了味’,这种现象值得深思和检讨。”

04

回归本质:让压岁钱不再“压人”

面对压岁钱攀比现象,专家和公众纷纷呼吁:让压岁钱回归其本质,成为传递祝福的象征,而非攀比的工具。

首先,需要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压岁钱意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钱不在多少、礼物不拘厚薄,一个个节日仪俗恒久流传,是因为其背后流淌的文化基因、饱含的真心真情为人们所珍视。”压岁钱的多少并不能决定祝福的深浅,重要的是其中蕴含的亲情和温暖。

其次,可以创新形式,丰富压岁钱的内涵。除了传统的现金红包,还可以考虑送压岁书、压岁小礼物等,既保留了传统习俗的意味,又避免了金钱攀比。

再次,需要加强宣传教育,引导公众形成正确的观念。广西百色市就曾印发《百色市开展“遏制攀比压岁钱 移风易俗过大年”倡议活动方案》,倡议少发压岁钱、提倡发不超过20元的小额压岁钱。这种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最后,家庭成员之间可以进行沟通和约定。比如,重庆的晓菲就和同辈的兄弟姐妹约定好了只给孩子发小额红包,统一50元,“图个热闹喜庆就好”。这种做法既减轻了经济压力,又保留了节日的喜庆氛围。

压岁钱攀比现象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传统习俗重新焕发生机。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压岁钱不再“压人”,让春节回归其本来的温馨和美好。

© 2023 北京元石科技有限公司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4294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