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艺术总监王毅:家乡海洋文化对美术创作影响深远
《哪吒2》艺术总监王毅:家乡海洋文化对美术创作影响深远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近年来国产动画电影的又一力作,自上映以来便引发了广泛关注。截至2月18日发稿时,继此前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后,《哪吒之魔童闹海》目前以超过123.41亿元的累计票房成绩,位列全球票房榜第8名。在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上,《哪吒之魔童闹海》位列第一。
《哪吒之魔童闹海》作为《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续集,在艺术风格上既保持了与前作的延续性,又进行了创新和突破。影片通过精致的视觉效果、丰富的情感表达和深刻的文化内涵,赢得了观众的喜爱。
王毅绘制的海底炼狱 前期概念图
如何展现“闹海”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
为了实现这些效果,美术团队绘制了很多概念氛围图,并与特效团队紧密配合,反复调试水流的动态和光影的细节,确保每一帧画面都能传递出“闹海”的力量感。比如,在制作“哪吒闹海”的高潮场景时,大家特别注重海浪的形态设计。海浪不仅要表现出自然的流动感,还要传递出哪吒与龙王对抗时的力量与张力。使得海浪既有东方美学的韵味,又具备现代动画的视觉冲击力。
整个创作过程中,无论是场景设计还是角色塑造,大家都力求精益求精。为了实现最终效果,我们不仅需要尊重导演提供的设计和创意,还需要绘制详细的美术设定细节,帮助后续产线高效推进制作。每一个细节的打磨,每一次的修改与调整,都是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我们相信,只有用心去创作,才能真正打动观众的心,也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观众感受到《哪吒之魔童闹海》的独特魅力。
荷花池和海妖出场的美术设计
荷花池作为影片的开场画面,给予了极高的重视。导演期望荷花池能展现出一种神圣感,与后续太乙仙人指挥村民下湖打捞莲藕的市井烟火气形成鲜明对比。在创作过程中,多位艺术家根据导演的需求贡献了多种设计和画面表现方案,经历了多次氛围画面的迭代和尝试,并在团队的努力下。得以使导演选出了白色荷叶陪衬七彩宝莲,在宁静碧绿的湖水上散发着淡淡珠光的场景,这种宁静的神圣感与后面热闹的采藕画面形成了强烈对比。虽然设计过程充满挑战,但重要场次的方案通过之时,也是大家创作上的阶段性突破。
至于海妖的出场,是在申公豹使用裂空雷公鞭划破陈唐观上空后,使得海底炼狱与外界相通,大量海妖通过裂缝冲出的场景。导演力求展现海妖大军的压迫感,画面中不仅需要突出章鱼将军首领指挥众将冲锋,还让密密麻麻的海妖浮出岩浆,甚至从后方的岩浆空口蜂涌而出。为了确保画面的生动性,避免海妖形象动态重复,为每一群海妖设计了不同的动作,使得画面更加生动。
莲花池 前期概念图
《哪吒之魔童闹海》取得成功的“秘诀”
从个人角度来看,影片的成功不仅在于其艺术表现,还在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社会影响。《哪吒之魔童闹海》通过对传统神话故事的现代化解读,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信息,激发了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与思考。
八年间参与的其他动画作品
在这期间,有幸参与了动画电影《深海》及《姜子牙》的部分美术设计。特别喜欢《深海》,首次在影院观看时,就被其视觉效果深深震撼,能深切感受到导演及制作者们对作品的真挚热爱。
陈塘关大战 前期概念图
家乡文化元素的融入
参与过的动画电影《大鱼海棠》中就融入了大量的海洋元素。海洋文化对其有深刻的影响,在动画故事创作中,常常以沿海城镇为蓝本,将民俗文化融入其中,例如传统活动拔拽石及鱼灯会等,这些元素都蕴含着对家乡宁德霞浦的深情回忆和独特理解。
宁德文化资源的利用
宁德拥有丰富的畲族文化、海洋文化、红色文化和茶文化等独特资源,这些都可以为动画电影创作提供灵感。例如,《宁德山海奇遇记——蓝色牧场》这部动画片就成功地将宁德的自然美景和非遗文化融入其中,展现了宁德的文化魅力。未来,宁德可以继续挖掘和利用这些文化资源,通过动画电影等艺术形式进行创新表达,推动宁德文化的发展和传播。同时,宁德可以通过文化赋能,推动文化产业的转型升级,让宁德的独特文化以更多方式传播开来,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宁德的独特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