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必修课:如何高情商回应家长
教师必修课:如何高情商回应家长
近日,重庆西南大学附属中学一名班主任在家长群内情绪失控,辱骂家长“都给老子滚”,引发舆论关注。这一事件不仅反映了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可能遇到的挑战,更凸显了掌握高情商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在教育工作中,教师与家长的沟通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这种沟通不仅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更直接影响着家校关系的和谐与否。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教师常常感到与家长沟通困难重重。面对家长的夸奖、指责或是质疑,如何才能做到既不失礼貌,又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呢?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沟通技巧,希望能为教师们提供帮助。
面对夸奖,落落大方
当家长对教师的工作表示肯定时,正确的态度是既不谦虚过度,也不沾沾自喜。关键是要强调教育的成功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
低情商回复:“您过奖了,孩子悟性高,一点就通。”(这种回答容易让家长认为孩子的成绩完全取决于天赋,忽视了教师的努力)
高情商回复:“教育本身是孤掌难鸣,这也是孩子努力和您用心啊。”(或“孩子的进步都是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的”)这种回答既接受了家长的肯定,又强调了家校合作的重要性。
面对指责,不卑不亢
当家长对教师的教学提出质疑或批评时,保持冷静和专业是非常重要的。关键是要坚持原则,同时也要展现出对家长意见的尊重。
家长说:“你上课太快了,孩子跟不上。”
低情商回答:“好的,我再调整下/我已经很慢了,没法再调整了,麻烦家长在课后也多辅导一下。”(这种回答容易让教师陷入被动)
高情商回答:“家长,老师的教学都是按照学生的整体水平设计的,需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如果孩子有哪里不懂,可以在课后找我,我非常欢迎,肯定会耐心解答。”
主动表达关心
教师应该主动关心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和心理健康状况。这不仅能展示教师对学生的关心,也能引导家长对孩子进行更个性化的关注。
- 教师可以询问:“最近孩子在家的学习状态怎么样?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
- 教师可以分享:“我发现孩子在课堂上对某个话题特别感兴趣,也许在家里可以进一步探讨。”
掌握沟通时机
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沟通非常重要。尽量避免在教师忙碌或情绪低落时进行深度交谈,选择一个双方都比较放松的时间。例如,在学校活动后或家长会期间,都是良好的沟通时机。
理解学生心理
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特别是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对于与家长沟通也非常重要。研究表明,青春期的大脑和成人不同,前额叶尚未完全发育,这使得青少年容易出现做事不专注、缺乏自我控制、情绪化等表现。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生理发展局限,不要轻易给学生的叛逆行为贴上负面标签。
实用沟通建议
- 给予学生个人空间。被过分管束的孩子会丧失自我调适的机会,往往会很木讷。
- 偶尔跟学生说一些“没用”的话。可以聊八卦、玩游戏,时间久了,他就什么都愿意跟你说。
- 平视学生的独立意识。学生希望自身得到认同,希望长辈与他平等相处,教师要在朋友和教师的角色之间合理转换。
- 承认他对。青春期的孩子渴望得到认同,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想法和做事方法。
- 学会察言观色。青春期的学生情绪起伏比较大,所以谈话一定要注意时间场合,注意技巧,有时正话反说效果会更好。
- 不要扮演全知全能的角色。适当地 “装傻”,不讲究权威,沟通时要尊重学生的尊严。
- 对学生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兴趣和欣赏。切莫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断孩子的鉴赏力。
- 不轻易否定孩子间的友谊。
- 给点阳光。对学生,要有严厉,但也要有表扬和鼓励。
- 倾听学生的真实想法。
- 适度冒险。
- 把心放宽。
良好的家校互动与沟通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建立信任、尊重和理解的关系,能够帮助教师更清楚地了解孩子的情况,从而给予孩子更合适的支持与引导。在每一次与家长沟通的机会中,教师都应当坚持以上原则,努力成为积极的教育合作者。
通过掌握这些沟通技巧,教师不仅能够提升与家长的互动质量,还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毕竟,教育是一项需要多方共同努力的事业,只有当教师、家长和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理解与支持的桥梁时,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最终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