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村村通”工程的新使命
乡村振兴:“村村通”工程的新使命
“村村通”工程作为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以四川省为例,截至2024年底,全省2.6万个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5G”,5G基站数量达到20.7万个,算力规模达到11.1EFLOPS,运力指数居全国第4。这一成就不仅标志着我国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迈上新台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然而,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必须正视“村村通”工程面临的挑战。例如,部分地区仍存在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恶劣天气、设备故障等因素都可能影响信号接收。此外,一些地区的“村村通”节目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村民多样化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维护成本较高,如何确保“村村通”工程的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面对这些挑战,各地积极探索创新解决方案,涌现出一批值得借鉴的成功案例。
在四川天府新区,5G技术正为低空经济插上智慧翅膀。四川移动通过自主研发的“哈勃一号”无人机机载专用通信终端和“中移凌云”5G网联无人机管理运营平台,打造了AI+移动网联无人机体系。这一创新不仅优化了物流配送效率,还提升了城市治理水平。在万安街道,5G网联无人机能够进行自主巡检,及时发现违章建筑、企业排放等异常情况,有效减少了城市安全隐患。
成都宽窄巷子则率先实现了5G-A全覆盖,为智慧文旅开创了新纪元。四川电信通过5G-A 3CC技术,完成了地铁场景的5G-A网络全覆盖部署,单用户峰值下载速率高达2Gbps。更值得一提的是,四川电信打造的5G+AI数字熊猫“苏琳”,以毫秒级响应速度和高准确率,成为当地智能旅游的新名片。
在北京怀柔区,医疗“村村通”工程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便利。全区213家村卫生室全部实现医保定点全覆盖,通过统一的信息化管理和远程诊疗服务,真正实现了“小病不出村、报销有‘医’靠”。2024年,全区村卫生室服务参保群众5.6万人次,发生医保费用911万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73%。
江西永修县则探索出一条“客货邮融合”的新路径。通过升级改造县级客运站、整合乡镇客运站点和邮政所资源,构建起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创新推行的“快递坐公交”模式,实现了邮快件的高效配送,有效拓宽了“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的渠道。
这些成功案例为我们指明了“村村通”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村村通”工程应进一步突破体制束缚,灵活定位,加强政策扶持和管理。同时,要充分发挥“村村通”在推动乡村治理、党建、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真正实现广播电视服务于乡村振兴的目标。
展望未来,“村村通”工程将在乡村振兴中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随着5G、AI等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农村信息基础设施将更加完善,为智慧农业、远程医疗、在线教育等应用场景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通过整合多方资源,创新服务模式,将进一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助力乡村全面振兴。